更新时间:2025-03-06
随着新学期的脚步渐行渐近,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开始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假期的轻松与自由仿佛还历历在目,但眼前的现实却是即将到来的学习任务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了头晕、犯困、睡眠紊乱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是“假期综合征”找上门了。
“假期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假期结束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反应。这种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在漫长的暑假之后。具体症状包括但不限于:
- 生理方面: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
- 心理方面: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大、对学习产生抵触感等。
虽然“假期综合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也可能引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新学期,我们特别邀请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暑假中,孩子的不良生活方式打乱了原本规律的生物钟节律,是导致暑假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马静主任指出,假期里,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而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因为空闲的时间多了,不能规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生物钟紊乱。
于是,一些孩子出现无精打采、白天嗜睡等症状,甚至影响肠胃功能。
马静主任建议,家长应在开学前一两周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孩子共同规划好假期剩余的时间,制订一份详细的假期作息时间表,并每天督促孩子严格执行。例如,可以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活动时间,如阅读、运动、家务等,让孩子逐渐恢复规律的生活节奏。
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如果孩子能够连续几天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礼物、额外的游戏时间等。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自律性。
同时,家长应营造一个适合阅读和学习的家庭氛围。关掉电视电脑,家长回家后也不要一直盯着手机,而是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或工作。这样不仅能为孩子树立榜样,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许多孩子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压力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在学校已经出现适应障碍的孩子,对学校的排斥和恐惧心理可能会更大。
马静主任建议,家长在即将开学的这段时间,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应尽量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 肯定孩子的努力: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都要关注他们的努力过程,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例如,可以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称赞他们的认真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 鼓励孩子多交流:鼓励孩子多与同学、朋友交流,分享彼此的假期经历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放学后的时间,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公园散步、骑自行车、打球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增强亲子关系。
- 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每天安排一段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或预习功课。这样既能帮助孩子逐渐恢复学习状态,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
开学后的前两周是“新学期恐惧”的高发期,也是心理干预最关键的时间。进入新学年后,孩子们将面临各种压力,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升学的压力更大。而对于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来说,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以及新的班级制度和氛围,都可能成为他们适应的难题。
马静主任建议,老师在开学之初不要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而是要给孩子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具体措施包括:
- 减少初期的学业负担:在开学的前几天,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 促进学生间的互动: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
家长同样需要积极配合,特别是在毕业班孩子的家庭中,家长要克制攀比之心,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避免将压力和不安传递给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支持孩子:
- 倾听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新学期的期望和担忧,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 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家长要及时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保持乐观的态度:家长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正能量感染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告别“假期综合征”,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支持和引导。通过合理的作息安排、积极的心理调适和逐步的适应过程,孩子们一定能够顺利过渡到新学期,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新学期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希望的学习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