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数学解答题怎么才能不丢分?一个普通家长和孩子的实战经验

初中数学解答题怎么才能不丢分?一个普通家长和孩子的实战经验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4
初中数学解答题怎么才能不丢分?一个普通家长和孩子的实战经验

孩子刚上初二,数学解答题总是会做但拿不到满分。不是不会,而是步骤跳了、漏了条件、写得乱,最后扣了五六分。我们没报补习班,也没买一堆卷子,就从这四件事上慢慢改,半年后,他的解答题从平均12分涨到18分(满分20)。这里不讲大道理,只说我们真做过、有效果的事。

第一,别急着算,先看题目在问什么

很多孩子一看到题,手就往草稿纸上写,公式一列,代入一算,结果答案对了,步骤全错。老师说“过程分比答案分更重要”,不是吓唬人。

我们教孩子做题前先做三件事:

1. 圈出题目里每一个数字和条件,哪怕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比如“等腰三角形ABC”,就画个圈,旁边写“AB=AC”。

2. 把“求什么”用笔画下来,别光看。是求长度?角度?取值范围?函数最大值?写清楚,别靠脑子记。

3. 问一句:这个题,是代数题还是几何题?如果是几何,有没有平行?有没有垂直?有没有公共边?这些都不写在题干里,但你得自己想出来。

有一次他遇到一道题:已知x+y=5,xy=6,求x+y。他直接代入公式,算出25-12=13,写完就交卷。我让他回头重写,他不耐烦:“答案不是对的吗?”我说:“你写一下怎么从x+y和xy推到x+y的。”他才想起公式:x+y=(x+y)-2xy。这一写,过程就完整了。

不是题目难,是孩子没把“隐含的逻辑”写出来。

第二,画图不是美术课,是解题工具

几何题不画图,等于闭着眼睛走路。我们家的草稿纸,一半以上都是图。

孩子做“圆内接四边形”那类题,一开始总搞不清角的关系。我让他把题干里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画出来,标上字母,再用不同颜色的笔把相等的角涂出来。画完,他突然说:“哦,原来∠A和∠C加起来是180度。”不是我告诉他的,是他自己从图里看出来的。

代数题也能画。比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交点问题,我们不急着解方程,先在坐标纸上画两条线。一条直线,一条抛物线,交点在哪?大概几个?这样心里有数了,再列方程,就不容易漏解。

我们不追求画得多漂亮,只求“能看懂”。草稿纸脏点没关系,关键是:你画的图,能不能让你自己看一眼,就知道题目的结构?

第三,写步骤,像给同学讲题

孩子以前写解答题,喜欢“省几步”。比如:

“∵∠B=∠C,∴AB=AC”

——中间缺了“等角对等边”这个定理。

我们改了规矩:每一步,必须写清楚“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哪怕你觉得“这谁都知道”,也得写。

我们试过一个办法:让他把解题过程当成讲给同桌听。讲一遍,录音,再听一遍。结果他一听就笑了:“天哪,我这写的啥?‘然后就出来了’?这能算答案吗?”

从那以后,他写每一步都加一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由韦达定理得”“代入已知条件后化简”。阅卷老师不是神仙,他要看的是你有没有走对路,不是你最后算出多少。

规范书写,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别人能跟上你的思路。你写得清楚,分数自然来。

第四,错题本不是抄题,是写“我为什么错”

我们家的错题本,没有题号,没有原题复制,只有三栏:

- 错在哪:不是“算错了”,是“忘了定义域”“误以为等腰三角形底角是60°”“没考虑负数解”。

- 怎么改:写下当时该怎么做,比如“下次看到含根号的式子,先写x≥0”。

- 类似题:找一道类似的题,贴在旁边,不是为了多做,是为了确认“我真懂了”。

有一道题他错了三次:已知函数y=√(x-2)+1/(x-3),求定义域。第一次他只写x≥2,第二次加了x≠3,第三次才完整写对。我们在错题本上写:“定义域要同时满足:根号内≥0,分母≠0,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个月后,他碰到一道新题:y=1/√(x-4),他直接写x>2。我问他:“x<-2呢?”他愣了一下,翻错题本,马上改了:“x>2或x<-2”。

错题本不是收藏夹,是“防踩坑指南”。你错一次,别人可能错十次。你写清楚,下次就少掉一次坑。

别迷信“多刷题”

我们没让孩子一天做十道压轴题。我们让他每周精做三道题,每道题做三遍:

- 第一遍:独立做,限时,像考试。

- 第二遍:不看答案,重写过程,看哪里卡住了。

- 第三遍:换一种方法做,比如这题用代数法,再用几何法试试。

有一道题,求二次函数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他第一次用顶点公式,第二次画图看开口,第三次用导数(虽然超纲,但帮他理解趋势)。三种方法,答案一致,心里就稳了。

不是题海战术有用,是你有没有在每一道题里,把“思路”吃透。

半年后,孩子期末考数学,解答题全对。老师在卷子上写:“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值得全班学习。”

他没得意,只说:“原来不是我不会,是我以前没认真写。”

我们没请家教,没买资料,只是做了四件事:

- 看清题目每一个字

- 画出你能看懂的图

- 写每一步都有依据

- 错了就写清楚“为什么错”

数学不是天赋,是习惯。

你每天多写半页清晰的步骤,三个月后,你就比那些刷了100套卷子却从不回头的人,走得更稳。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