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月考之后,我重新学会了学习

月考之后,我重新学会了学习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5
月考之后,我重新学会了学习

月考成绩发下来那天,我坐在座位上,盯着卷子上那些红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是因为分数低,而是因为那些错题,明明上课听懂了,作业也做过,怎么一到考试就又错了?那道几何题,辅助线画错了;那道英语完形填空,单词记得但语境搞混了;数学应用题,步骤写对了,最后算数算错。不是不会,是没认真。

那天下午,学校开了个学习经验交流会。没有校长讲话,没有荣誉表彰,就是几个同学轮流上台,讲他们怎么过这一关。有人说话慢,有人语速快,有人讲得笑出声,有人说到一半眼眶红了。但听下来,他们说的,都不是什么“天才秘籍”,而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有一个女生说,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打开手机,也不是吃零食,而是拿出当天的课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在脑子里过一遍。她说:“我不抄笔记,我重讲一遍。讲给墙听,讲给猫听,讲给空气听。讲不出来的地方,就是我漏掉的。”她不是学霸,月考排名在年级30名左右,但她坚持了半年。

她说,她不指望一次进步20名,她只求每天比昨天多懂一点。

我突然想起来,我每次写作业,都是赶在睡觉前一小时,翻出课本,边看边抄答案。错题本?我有,但全是空白。老师说“错题要归类”,我却把错题本当成了“错题展览馆”——贴上去,就完事了。从来没回头看过。

另一个男生说,他从不熬夜刷题。晚上十点准时关灯,早上六点半起床,第一件事是背五个单词,然后吃早饭,边吃边听英语听力。他说:“我不要求自己一次记住十个,我只要求自己每天记住一个,记得牢。”他数学不好,但物理考了年级第一。他说:“物理和数学不一样,物理是看懂了就能用,数学是用熟了才能懂。”

这话让我愣了很久。我一直以为,学数学就得刷题,刷得越多越好。可他告诉我,刷题不是目的,理解才是。他做一道题,会停下来问自己:这道题在考什么?是公式变形?还是逻辑推导?如果换一个数字,换一个条件,我还能不能做出来?他不是在做题,他是在拆解题。

我开始回想自己上课的样子。老师讲到重点,我低头记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可下课后,那本子就再也没打开过。笔记不是抄下来的字,是脑子里留下的痕迹。你记下的,应该是你听懂了、想明白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部分。不是老师说什么,你就写什么。那叫复印,不叫学习。

有个同学说,他每次考试后,都会做三件事:第一,把错题按知识点分类;第二,找出自己最常错的三类题;第三,找三道类似的题,不看答案,重做一遍。他说:“我不在乎错多少,我在乎错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他没说他进步了多少,但他说,他现在看到一道题,第一反应不是“我会不会”,而是“这道题想考我什么”。

我开始试着这么做。数学卷子发下来,我不急着看分数,先翻出错题,问自己:这道题,是概念不清?是计算粗心?还是思路卡在某个环节?我拿一张白纸,不抄原题,自己重新写一遍,边写边说:这一步为什么这么走?公式从哪来的?如果这里改成另一个数,结果会变吗?

我开始在课堂上,不再只盯着老师嘴上说的,而是盯着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写一个公式,我就在心里问:这个符号代表什么?这个推导,前一步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跳过去?我不再怕问问题。以前觉得“这题太简单了,问了怕被笑”,现在觉得,“这题我懂了,才叫简单;我不懂,问了才不丢人”。

我也不再给自己定“这次考进前十”的目标。那太远,也太虚。我给自己定的是:这周,我要搞懂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这周,我要能把英语过去时态的三种用法,分别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这周,我要在物理课上,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我不再迷信“多刷题就能提分”。我知道,刷题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能让你在考试中稳住的,是你对知识的掌控感。你不是靠记忆答案上考场,你是靠理解逻辑上考场。

我开始每天睡前,花十分钟,不看书,不看手机,就问自己三个问题:

今天,我真正懂了哪一道题?

今天,我有没有因为怕麻烦,跳过了一个不懂的地方?

明天,我想搞懂什么?

这三句话,像三块砖,一块一块,砌在我学习的墙里。没有奇迹,没有逆袭,但每天,那堵墙都高了一点。

我不再羡慕别人“学得快”,我开始佩服那些“学得稳”的人。他们不吵不闹,不晒笔记,不发朋友圈,只是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旧课本,像翻开一本老朋友的信。

学习,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慢跑。你不需要跑得最快,你只需要,不放弃。

我现在的错题本,不再是贴满红叉的展览品。它是一本日记,记录我每一次的犹豫、每一次的恍然大悟、每一次的“啊,原来如此”。我每天翻它,不是为了看自己错得多惨,是为了看自己,走了多远。

我不知道下一次月考会考多少分。但我清楚,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考完就等下次再努力的孩子了。

我开始学会,和知识对话。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