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不想上学?家长能做的六件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8】
孩子上初二了,突然说不想上学。作业拖到半夜,叫起床像打仗,一提学习就沉默,甚至开始找借口请假。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生气、责备、讲大道理,结果孩子更抵触,家里气氛越来越紧张。
其实,这不是孩子懒,也不是叛逆期闹脾气。初二,是学习节奏突然加速的转折点。数学从代数跳到函数,物理开始接触力学,英语词汇量翻倍,语文阅读要求分析结构和主旨。孩子不是不想学,是觉得“我怎么努力都跟不上了”。
这时候,家长最该做的,不是催促,而是蹲下来,听一听孩子心里的声音。
第一,别急着纠正,先说“我懂”
孩子说“我不想上学”,背后可能是:“我数学考了48分,怕你们失望”“同学都会,只有我听不懂”“每天写到12点,第二天还是不会”。
你一开口就是“你怎么能这样”“别人家孩子怎么就行”,孩子就关上了门。
试试这句话:“我知道你现在很累,换谁遇到这些题都会头疼。”
这句话不解决问题,但让问题有了出口。
孩子不是要你立刻解决所有困难,他只是想确认:我的感受,有人看见。
第二,关注努力,而不是分数
孩子昨晚写了三遍错题,今天主动问了老师一道题,周末自己整理了英语单词卡——这些,比一次月考多拿10分更重要。
别总问:“这次考多少?”
改问:“这周哪道题让你觉得最有意思?”
或者:“你今天自己弄懂了什么?”
孩子不是机器,不会因为一句“你必须考前五”就自动升级。他需要被看见的,是那些凌晨台灯下的坚持,是反复擦掉重写的草稿纸,是鼓起勇气问出口的那句话。
这些微小的行动,才是学习真正的起点。
第三,别只盯着课本,带他看看世界
孩子厌学,有时是因为觉得“学这些有什么用”。
你可以带他去菜市场,算一算哪种蔬菜性价比最高;
可以一起看纪录片《宇宙的奇迹》,问他:“你觉得引力是怎么让星星不飞走的?”
可以让他帮着修家里的电灯,看看电路图是怎么连的。
知识不是课本上的字,是生活里的逻辑。
当孩子发现,物理在修自行车时用得上,数学在管零花钱时能省下钱,语文在写朋友圈时能说得更有趣——他才会觉得,学,是有意思的。
第四,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有的孩子记性好,背得快,但理解慢;
有的孩子不爱背,但一讲原理就懂;
有的孩子喜欢画思维导图,有的只爱写小结。
别强迫他用你小时候的方法。
你可以陪他试:
用便利贴贴满墙,整理错题;
用录音笔录下知识点,走路时听;
用APP做每日10分钟小测验;
或者,每天只专注攻克一道题,搞透为止。
学习方法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
找到那个让他“不觉得是负担”的方式,比刷十套卷子都有效。
第五,允许他慢,但别让他停
初二的课程像爬坡,坡度陡,台阶密。
孩子可能一个月都卡在函数图像上,也可能连续三次考试都没进步。
这时候,最危险的不是成绩低,而是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不行”。
你不需要天天鼓励,但要在他放弃前,轻轻推一把:“你上周能解出这类题,说明你有能力。我们再试一次,就这一次。”
不是逼他冲到前面,而是让他知道:你还在,我陪你走完这段路。
第六,别当监工,当个同行者
很多家长以为,帮孩子学习就是买资料、报补习班、盯着写作业。
其实,最好的支持,是你也在学。
你可以在他写作业时,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
你可以在晚饭后,和他聊聊你工作中的难题;
你可以在周末,和他一起看一场科技展,哪怕你也不懂。
孩子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家长,他需要一个真实、不逃避、愿意一起面对困难的伙伴。
初二,是孩子第一次真正面对“努力不一定立刻有回报”的现实。
也是家长,第一次需要学会:不急着要结果,而是陪着走过这段沉默的路。
成绩会起伏,但学习的态度不会。
今天他愿意再试一次,明天他愿意多问一句,后天他愿意自己整理错题——这些,比任何一次考试排名,都更接近真正的成长。
别怕孩子慢。
怕的是,他不再愿意开口,不再愿意尝试。
你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
你只需要,在他想放弃的时候,轻轻说一句:“我陪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徐教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俄语
- 李教员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人力资源
- 蔡教员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对外汉语
- 靳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遥感
- 巴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 张教员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康复
- 谢教员 贵州警察学院 监狱学
- 王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李教员 承德医学院 临床医学
- 杨教员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