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不及格?3招让孩子从“怕数学”到“爱数学”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27】
上周,我收到一位妈妈的私信,声音里带着哭腔:“孩子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才58分,我连问他‘哪里不会’都不敢,怕他更没信心。”
我懂这种心碎。初一数学难在“心墙”——孩子一看到数字就缩脖子,家长一提数学就焦虑。但别急,初一数学差是起点。我教了初中生,见过太多“差生”逆袭成“学霸”。今天,不讲大道理,只说3招,帮你和孩子一起“破冰”。
一、兴趣是“玩”出来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但很多家长一提“兴趣”,就急着报奥数班、买教辅书。结果呢?孩子更怕了。关键让他觉得数学有意思。
上周,我陪学生小雅(初一)做题,她卡在“利润问题”上。我突然问:“你上次买奶茶,10块钱一杯,卖15块,赚了多少钱?”她眼睛一亮:“5块!”我笑着写:
\[ \text{利润} = \text{售价} - \text{成本} \]
“你看,数学就在你奶茶里呢!”她居然主动算起“买5杯奶茶赚多少”,一节课下来,比刷10道题都有效。
怎么做?
- 把数学“藏”进生活:做饭时问“3杯水倒进2杯,剩几杯?”(加法);逛超市时算“打8折,100块能买什么?”(百分比)。
- 拒绝“题海轰炸”:初一别急着刷难题,先玩“数学小游戏”:用扑克牌玩“24点”,或用手机APP(如“数学王国”)练基础题。
- 家长先“放下焦虑”:别在饭桌上说“你数学不行”,换成“妈发现你昨天算奶茶钱超快,真棒!”——孩子是被“看见”后爱上的。
二、基础是“用”出来的
“数学要背公式?”很多家长摇头:“小学背乘法口诀,初中还用背?”错!初中数学,公式是“骨架”,不背清,解题就散架。
比如,初一的“一元一次方程”:
\[ ax + b = 0 \quad (a \neq 0) \]
解是 \( x = -\frac{b}{a} \).
孩子如果死记硬背“x等于负b除以a”,考试一变型(如 \( 2x + 3 = 7 \)),就懵了。但若理解“方程是天平”,左边加3,右边也得加3,就能自己推导。
怎么“用”好基础?
- 每天10分钟“公式小练”:别堆砌,就练1道题。比如,把“勾股定理” \( a^2 + b^2 = c^2 \) 用在“楼梯长度计算”上(楼梯高3米,宽4米,斜边多长?)。
- 拒绝“我以为会了”:很多孩子看书时觉得“公式懂了”,一考试就错。必须动手写!请孩子在纸上写步骤,比如:
> 解方程 \( 3x - 5 = 10 \)
> ① 两边加5:\( 3x = 15 \)
> ② 两边除3:\( x = 5 \)
写一遍,比看十遍都强。
- 家长当“陪练”:别只问“会了吗”,问“能教我这一步怎么来的吗?”——孩子解释时,往往自己就捋清了。
> 我教过的学生小宇,初一数学总不及格,后来每天练5道基础题,把“去括号法则”写成顺口溜:“负负得正,括号外是负,括号内变号。” 三个月后,数学从50分冲到85分。
> 基础是“用熟”。
三、进步是“爬”出来的
“想快点提高,先做压轴题!”——这是初一孩子的最大陷阱。数学是搭梯子。你跳着爬,容易摔;一级级走,才稳。
我设计的“三级攀登法”:
1. 第一级:只做“100%会”的题
- 选课本课后题里最简单的,比如“计算 \( 2 \times 3 + 4 \)”。
- 目标:100%正确。错1题,重做3遍。
- *为什么?* 孩子会说“这题我会”,信心就来了。
2. 第二级:做“90%会”的题
- 比如“解方程 \( x + 2 = 5 \)”。
- 目标:错题不超过10%。错1题,立刻分析原因(是算错?步骤漏?)。
- *为什么?* 从“全对”到“有错”,是成长的必经路。
3. 第三级:挑战“70%会”的题
- 比如“应用题:小明买书花了30元,比原价便宜20%,原价多少?”
- 目标:能独立解出70%。不会的,用错题本记录。
- *为什么?* 70%是“跳一跳够得着”,不是“蹦起来摸不着”。
> 关键:每级达标,就奖励小目标。比如第一级全对,周末多玩10分钟游戏。每进步1%都值得庆祝。
> 有家长问:“孩子总卡在第二级怎么办?”——别急,就停在第二级,多练10题,直到他能说“这个题我懂了”。
> 初一数学是“没试过”。
> 慢一点,稳一点,才能快起来。
错题本是“挖宝藏”
“错题本记了,但没用!”——这是90%孩子的通病。错题本是诊断书。
我的错题本“三不原则”:
- 不抄题:只写错因(如“忘记移项”“符号算错”)和正确步骤。
- 不堆砌:每科每周只选3道典型错题。
- 不遗忘:周末重做错题,看是否真会了。
举个真实案例:
学生小林,初一数学总在“分数运算”卡住。错题本上,他写:
> 错因:通分时漏了分母。
> 正确步骤:\( \frac{1}{2} + \frac{1}{3} = \frac{3}{6} + \frac{2}{6} = \frac{5}{6} \)
> 重做:\( \frac{2}{5} + \frac{3}{4} = \frac{8}{20} + \frac{15}{20} = \frac{23}{20} \)
一个月后,他主动说:“妈,分数题我好像不害怕了!”
错题本的魔力是“把错变成路标”。
一句,送给你
初一数学差是“路没走对”。
你焦虑,孩子就慌;你耐心,孩子就敢。
从今天起,就夸他“这一步做对了”。
数学是朋友。
它等你,轻轻说一句:“试试看,我陪你。”
> 一个妈妈留言:“按你说的,每天只练5道基础题,孩子居然主动问‘今天数学题多吗?’——原来,他怕的是‘我不会’的自己。”
> 所以,别怕慢。你陪他走第一步,他就能走完整条路。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马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郭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工程(大一英语专业)
- 徐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陈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刘教员 太原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 郝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英语能源专业
- 戴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 赵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 冯教员 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