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当初三孩子说“不想上学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决定了结局

当初三孩子说“不想上学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决定了结局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05
当初三孩子说“不想上学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决定了结局

“妈,我不想上学了。”

这句话如果从一个初三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愤怒、焦虑,甚至脱口而出:“你疯了?马上就要中考了,不上学你想干嘛?”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初三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家庭期待和自我认知的夹击中,开始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不是懒,不是不懂事,更不是“被惯坏了”,而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我撑不住了。

厌学,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内心积压已久的情绪、压力与无助。而在这背后,家庭的回应方式,往往决定了孩子是走向崩溃,还是重新找到方向。

厌学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我们常常误以为,厌学是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一次考试失利、被老师批评、和同学闹矛盾……但事实上,这些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家庭氛围、沟通方式和亲子关系中。

一个总是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孩子,会逐渐怀疑自己的价值;一个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会慢慢放弃努力;一个在家里感受不到理解与支持的孩子,会在学校里变得封闭、抗拒。

初三这一年,学业压力陡增,考试频繁,排名公开,自我期待与现实落差被不断放大。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厌学的情绪就悄然滋生了。

而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还一味地讲道理、施加压力、责备孩子“不争气”,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真正有效的第一步:停止指责,开始倾听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时,第一反应是“纠正”——纠正孩子的想法,纠正孩子的行为。但问题在于,当一个人情绪崩溃时,他最不需要的就是被“纠正”。

他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试着换位思考:如果你在工作中连续加班三个月,身心俱疲,某天终于撑不住说“我不想干了”,你的领导却立刻回应:“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大家都这么干,你怎么就不行?”你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也是一样。

与其急着“解决问题”,不如先问问:“你最近是不是特别累?”“你觉得上学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你希望爸爸妈妈怎么帮你?”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们传递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我看见你了,我在乎你的感受。

厌学背后,可能藏着哪些真实原因?

每个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都不同,但大致可以归为几类:

1. 学业压力过大:课程难度提升,复习节奏加快,考试频繁,成绩波动大,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

2. 人际关系困扰:与同学关系紧张、被孤立、校园欺凌,或与老师沟通不畅,导致对学校环境产生排斥。

3. 家庭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有强烈升学期待,经常拿成绩说事,让孩子感到“我只有考好才有价值”。

4. 自我认同危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学习”,如果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很容易陷入迷茫。

5. 心理状态问题:长期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情绪,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低落,进一步影响学习动力。

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单靠“再努力一点”“坚持一下”是无法解决的。

接纳,是改变的起点

很多家长一听到“厌学”,就立刻进入“危机处理模式”:找老师、请家教、报辅导班、制定严格学习计划……但这些措施如果建立在“否定孩子现状”的基础上,往往会适得其反。

真正的改变,必须从接纳开始。

接纳不是纵容,也不是放弃,而是承认:“我现在确实很难受,但我愿意面对。”

当家长能平和地说出:“我知道你现在很累,不想上学是真实的感受,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孩子才会放下防御,愿意敞开心扉。

相反,如果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感受:“别人都能坚持,你怎么就不行?”“你现在放弃,以后就完了!”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别用“为你好”绑架孩子

“我们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你要不上学,对得起我们吗?”

这样的话,很多家长都说过。它们的出发点是爱,但传递的却是沉重的道德压力。

孩子听到的不是爱,而是愧疚和负担。

他可能会因此勉强自己回到学校,但内心依然充满抗拒。这种“被迫努力”往往难以持久,一旦压力超过临界点,就会彻底崩溃。

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不是“我为你牺牲,所以你必须成功”,而是“我支持你成长,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爱你”。

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防御被放下后,才有可能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1. 共同制定阶段性目标

不要一上来就要求“考上重点高中”,这只会让孩子望而生畏。可以先从“每天完成作业”“每周和父母聊一次学校的事”这样的小目标开始。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肯定,逐步重建信心。

2. 调整学习节奏,避免过度消耗

初三的学习强度大,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全天候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时间,留出适当的休息和放松空间。比如每天放学后散步半小时,周末安排一次家庭活动。

3.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如长期失眠、情绪低落、拒绝沟通,建议寻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重建认知,而不是简单地“打鸡血”或“讲道理”。

4. 重新定义“成功”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他们觉得“考不上好高中=人生失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理解:人生是一场长跑,中考只是其中一站。即使这次没考好,未来依然有无数可能。

可以和孩子聊聊不同的人生路径:有人通过职高进入理想行业,有人通过自学实现逆袭,有人在艺术、体育等领域找到自己的价值……

让孩子明白:你的价值,不只由一张成绩单决定。

给孩子一个“喘口气”的机会

有些家长担心:如果允许孩子休息,他会不会再也回不去了?

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一个已经精疲力尽的人,是不可能靠“逼”来恢复战斗力的。

就像一台过热的电脑,继续强行运行只会烧坏主板。正确的做法是关机降温,等系统恢复正常后再重启。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继续上学,可以考虑暂时休学一段时间。但这不是“放弃”,而是一个有计划的调整期。

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安排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短期实习、社区服务、兴趣课程、家庭旅行……让他在真实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价值,感受学习的意义。

很多孩子在接触社会后,反而会主动提出“我想回去上学了”,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没有知识”的局限。

家长的成长,是孩子改变的前提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自己必须先改变。

你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从不读书;你要求孩子情绪稳定,自己却动不动发脾气;你要求孩子积极向上,自己却整天抱怨生活……这样的教育,注定是无效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对待学习,都会被孩子默默观察并模仿。

与其每天盯着孩子“快去学习”,不如自己拿起一本书,安静地读一小时;

与其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如反思自己有没有真正倾听过他的心声;

与其焦虑“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不如先让自己内心安定下来,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情感港湾。

教育的本质,是陪伴与信任

初三这一年,注定充满挑战。但请记住,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名校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他不是在放弃,而是在寻求帮助。

你的回应方式,将决定他是走向绝望,还是重新燃起希望。

不要急于“纠正”他,而是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轻声说: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但没关系,我们一起面对。”

这才是教育最深的力量。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马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2. 郭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工程(大一英语专业)
  3. 徐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陈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5. 刘教员 太原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6.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7. 郝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英语能源专业
  8. 戴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9. 赵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10. 冯教员 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