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一堂拼音课带来的启示

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一堂拼音课带来的启示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1
医教结合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一堂拼音课带来的启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身处特殊教育一线的年轻教师,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听障或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真正“听见”语言,“读懂”文字?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稳定,但在面对特殊学生群体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直到最近一次公开课的经历,让我真正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身心发展的支持过程。

而“医教结合,综合康复”这一理念的引入,为我的课堂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这节公开课的主题是汉语拼音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听障学生。他们大多佩戴助听设备,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但对语音的辨识、发音的准确性以及拼音与汉字之间的联系仍存在明显困难。过去,我和其他老师一样,采用图片辅助、反复朗读、书写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成果也不够稳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尝试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所谓“医教结合”,并不是让教师变成医生,而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借鉴医学、听力学、语言康复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而“综合康复”则强调通过多感官刺激、行为训练、心理支持等手段,促进学生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没有急于设计教案,而是先查阅了班级每位学生的听力评估报告,了解他们的残余听力水平、助听设备使用情况以及语言发展现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高频音(如“j、q、x”)的辨识能力较弱,而对低频音(如“b、p、m”)反应更敏感。

这一信息直接影响了我后续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在课堂中加强视觉和触觉的辅助,弥补听觉输入的不足。

例如,在教授声母“b”时,我不仅展示了“爸爸”的图片,还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说话时喉咙的振动,感受“b”是一个浊音。同时,我使用了带有色彩标记的拼音卡片,将声母、韵母用不同颜色区分,帮助学生建立视觉记忆。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对着镜子发“b”音,观察口型变化。

这种多通道的信息输入,使学生不再仅仅依赖耳朵去“听”拼音,而是调动眼睛、手、面部肌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课堂上,我还引入了节奏训练。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语调和节奏的感知往往比单个音素更容易把握。因此,我把拼音编成简单的节奏口令,比如“b-a,bā,bā bā bā”,配合拍手或踏步的节奏,让学生在律动中记忆音节。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记忆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反馈的及时性和具体性。以往我们常说“读得好”“再大声一点”,但这类评价对学生而言信息量有限。这次,我尝试用更精确的语言进行指导,比如:“你刚才发‘p’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但没有爆破音,我们可以再试一次,像吹蜡烛那样。

”这样的反馈结合了发音机制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怎么做”而不是仅仅知道“对不对”。

整节课下来,我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状态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更长,主动举手的次数增多,甚至有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小组活动中尝试拼读。课后,几位听课老师在评课中提到,这种融合康复理念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个支持学生成长的“小生态系统”。

当然,我也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比如基础的语言病理学知识、听力学常识等。其次,教学设计必须更加精细化,不能依赖现成的教材照本宣科,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

最后,课堂管理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观察力,因为特殊学生的情绪波动可能更频繁,行为反应也更具个体差异。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教结合”只能由专家实施。事实上,每一个愿意学习、愿意观察的普通教师,都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融入这些理念。比如,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多感官教学”开始:在教生字时,不只是让学生看和写,还可以让他们用沙盘描画笔顺,用身体动作模拟字形,甚至用不同音调朗读词语。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长期积累下来,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家庭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在课后,我与几位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在家中也可以延续类似的训练方式。比如,家长可以在和孩子说话时放慢语速,强调关键词的发音;在阅读绘本时,指着文字逐字朗读,帮助孩子建立音形对应关系。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当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孩子的进步空间才会真正打开。

这次公开课让我明白,特殊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得更多”,而是“教得更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发展路径,我们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拉到统一的轨道上,而是为他们铺设适合的轨道。

而“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正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态,只有尊重科学规律,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回顾整个准备和授课过程,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得到了多少好评,而是学会了如何更细致地观察学生,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困难,以及如何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正是这些真实的课堂经历,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

未来,我计划继续探索更多融合康复元素的教学方法。比如,尝试将呼吸训练融入朗读教学,帮助学生改善发声质量;或者利用语音分析软件,让学生“看见”自己的声音波形,从而更直观地调整发音。这些尝试或许不会立刻见效,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算数。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进步往往是以“毫米”为单位丈量的。但正是这些微小的进步,汇聚成了学生生命中的光。而作为教师,我们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度的细节里: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重复,一段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这节拼音课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思考远未停止。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对专业的敬畏、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教学创新的热情,每一堂课,都可以成为改变的起点。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陈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
  2. 宋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 电气工程
  3. 陈教员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小学教育
  4. 任教员 暨南大学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5. 张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6. 仁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7. 颜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8. 武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类
  9. 陈教员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语文
  10. 周教员 石河子大学 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