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石榴怎么长?孩子写作文不卡壳,从一棵树开始

石榴怎么长?孩子写作文不卡壳,从一棵树开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1
石榴怎么长?孩子写作文不卡壳,从一棵树开始

秋天的街角,水果摊上摆着一筐筐石榴,皮红得发亮,裂开的口子露出里面一粒粒晶莹的籽。孩子伸手摸一摸,问:“妈妈,它怎么长出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说起“苹果”“香蕉”很自然,可一说到“石榴怎么开花、怎么结果”,就卡住了。不是孩子不认真,是课本里那些描写,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季老师教《石榴》这篇课文时,没让学生背“拟人”“排比”这些词,也没让学生抄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她让学生先看窗外的树,再翻开书,读那一句:“石榴花一朵朵,密密地开在枝头,越开越盛。”

学生读着读着,有人举手:“老师,我家楼下的石榴树,去年花开的时候,蜜蜂嗡嗡地围着转,我都不敢靠近。”

另一个孩子接话:“我奶奶说,石榴开花的时候,夏天最热,但它不怕,越晒越红。”

这不是背课文,这是把文字变回了生活。

语文不是背词典。孩子需要的,不是“优美词句”的清单,而是能和自己经验连起来的句子。

《石榴》这篇课文,好在它不讲道理,只讲变化。

春天,枝条抽出来,嫩绿的叶子一片片长出来。

夏天,花开了,红的、白的,挤在枝头。

秋天,果子鼓起来,皮裂了,籽像一颗颗小玛瑙。

没有“象征意义”,没有“中心思想”,就只是树怎么活。

老师带着学生一句一句读,不急着解释,让学生自己找:

哪些词让你觉得花在跳舞?

哪个句子让你闻到了酸甜味?

“密”是什么感觉?“盛”是多热闹?

学生说:“‘密’就是像我书包里塞了太多本子,都快爆了。”

又有人说:“‘越……越……’就像我练字,一开始歪歪扭扭,现在一笔比一笔稳。”

这些话,不是老师教的,是孩子从自己生活里翻出来的。

接着,老师拿出一个切开的石榴,让学生看、摸、尝。

有人皱眉:“好酸!”

有人眼睛亮了:“甜中带点酸,像我外婆做的糖醋排骨。”

然后,老师问:“你能用三个词,说说它里面的样子吗?”

一个孩子说:“红红的,亮亮的,一颗一颗像小灯笼。”

另一个说:“像爆开的烟花,但不会响。”

这些句子,比“晶莹透亮”更真实,也更有力。

孩子不是不会写,是没东西可写。

他们见过的水果,是超市里塑料盒装好的,标签上印着产地和价格。

他们没看过一棵树,从春天到秋天,怎么慢慢变样子。

所以,老师带他们去观察。

不是去公园看一棵树,是回家后,让家长带孩子去小区里找一棵石榴树,或者柿子树、枣树,哪怕是一棵无花果树。

蹲下来,看它的叶子怎么长,花怎么开,果子怎么从青变黄。

不用写作文,先画一幅图。

画树干,画枝条,画几朵花,画一个裂开的果子。

旁边写三个词:颜色、形状、味道。

第二天,孩子带来自己的画。

“我画的石榴,皮是紫红色的,裂开的地方像嘴巴在笑。”

“我摘的那颗,籽特别多,我数了,有八十三粒。”

语言,是从眼睛里长出来的,不是从字典里抄出来的。

学完这篇课文,老师没布置“仿写一篇水果作文”。

她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吃过的水果,回家和家人一起吃,边吃边聊:

“这水果,小时候是啥样?”

“什么时候变颜色?”

“咬下去,声音是什么?”

一个孩子说:“我奶奶说,芒果刚长出来的时候,像小青苹果,硬硬的,要等好久。熟了,皮变黄,香味能飘到隔壁院子。”

另一个说:“我吃荔枝,壳是粗糙的,剥开是白白的,汁水一咬就爆出来,像小水枪。”

这些句子,没有“仿佛”“如同”,没有“宛如”“好似”,但比任何范文都生动。

语文课,不是教孩子写得漂亮,是教他们看得仔细,说得真实。

你家孩子写作文卡壳,不是词汇不够,是观察太少。

不是不会用拟人,是没见过花怎么开、果怎么熟。

别急着买作文书,别急着报写作班。

这个周末,带孩子去菜市场,挑一个没切开的石榴,或者一个梨、一个橘子。

回家后,不急着吃,先看。

看它的皮,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颜色是均匀的,还是深一块浅一块?

轻轻捏一捏,是软的还是硬的?

闻一闻,有香味吗?

然后,切开。

看里面的结构,籽是怎么排的?

汁水是清的还是浓的?

尝一口,是甜的,还是酸的?

再问一句:“你觉得它像什么?”

孩子说:“像一颗颗小珍珠,裹在粉红色的袋子里。”

你不用纠正“珍珠”不对,也不用说“应该用玛瑙”。

你只要说:“嗯,你看到的,就是这样。”

语言的力量,不在修辞,而在感知。

孩子将来写作文,不需要“优美词句大全”,只需要记得:

一棵树,怎么从春天走到秋天;

一个果子,怎么从青涩变成饱满;

一口味道,怎么从舌尖传到心里。

这些,不是老师教的,是你和孩子一起,用眼睛、用手、用嘴,慢慢发现的。

下一次,孩子写“我最喜欢的水果”,他不会写“苹果又红又甜”,他会写:

“它皮上有一道浅浅的疤,是去年冬天被风吹的。咬一口,脆脆的,汁水顺着手指流下来,我舔了舔,咸咸的,原来是汗。”

这才是真实的表达。

语文教育,不是把孩子变成作家,

是让他们在十年后,还能记得:

那个秋天,你和他一起,看一棵树,如何悄悄地,把阳光变成了甜味。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陈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
  2. 宋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 电气工程
  3. 陈教员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小学教育
  4. 任教员 暨南大学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5. 张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6. 仁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7. 颜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8. 武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类
  9. 陈教员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语文
  10. 周教员 石河子大学 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