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春日中的春天:读懂朱熹笔下的寻春之旅

春日中的春天:读懂朱熹笔下的寻春之旅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19
春日中的春天:读懂朱熹笔下的寻春之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们心中最柔软、最充满希望的时节。每当春风拂面、花开满园,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馈赠。在古代,诗人们用诗句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春天,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春日》,正是这样一首既描绘春景、又蕴含哲思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悟巧妙融合,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春日》,从字句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从意境中体会诗人的心境。

一首小诗,为何流传千年?

《春日》全诗如下:

>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它不像一些深奥难懂的哲理诗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也不像纯粹写景的诗歌那样只停留在表面。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的感受。

很多人第一次读这首诗,会被“万紫千红”四个字深深吸引。这四个字仿佛打开了春天的画卷:桃花粉、杏花白、迎春黄、海棠红……各种颜色争奇斗艳,热闹非凡。但如果你再细读一遍,会发现这首诗并不仅仅是写花、写风、写景,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美”和“新”的发现。

从“胜日”说起:好天气里的好心情

第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开篇就定下了整首诗的基调。

“胜日”指的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春天里一个晴朗的日子,就是最好的“天时”。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出门踏青、赏花游玩。

“寻芳”二字很有意思。“寻”是寻找,“芳”是芳香、美好的事物。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不是被动地接受美景,而是主动去发现美。这说明诗人不是随便走走,而是怀揣着期待和好奇,去探寻春天的踪迹。

“泗水滨”是地点。泗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中部。这里曾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朱熹作为理学家,对儒家文化极为推崇,选择“泗水”这个地点,或许也暗含了他对先贤思想的追慕。

所以,这一句不只是说“我在一个好天气去河边看花”,它还传递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趁着好时光,主动去追寻美好。

风景“新”在何处?不只是眼睛看到的

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是对眼前景色的总体概括。

“无边”说明视野开阔,看不到尽头。春天的美不是局部的,而是铺展在整个天地之间的。无论是远山近水,还是田野小径,都被春意笼罩。

“一时新”这三个字特别值得品味。“一时”是“顷刻之间”、“一下子”的意思。诗人刚到泗水边,眼前的景象仿佛在瞬间焕然一新。这种“新”,不仅仅是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更是一种心理感受。

试想一下:冬天过去,大地从沉寂中苏醒,草木萌发,鸟鸣声声。你走出家门,突然发现柳树抽出了嫩芽,桃树打起了花苞,连空气都变得清新湿润。那一刻,你会不会也有一种“世界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就是诗人所体验到的“新”。它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自然的,也是心灵的。

“东风面”是什么样子?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开始从写景转向抒情与哲思。

“等闲”在这里是“轻易”、“随便”的意思。我们平时说“等闲视之”,就是把它当作平常事来看待。而“识得”是“认识到”、“体会到”的意思。

“东风面”是全句的关键。“东风”就是春风。古人以方位配四季,东风属春,南风属夏,西风属秋,北风属冬。“面”是“面貌”、“样子”的意思。合起来,“东风面”就是春风的模样。

那么,春风长什么样呢?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带来花香,摇动树叶,催开花朵。

诗人说“等闲识得东风面”,意思是:人们平时总说“春天来了”,好像很了解春风,但其实只有真正走进春天,亲眼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才算真正认识了它。

这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书本上说“水的沸点是100℃”,但只有当你亲自烧一壶水,看到水冒泡、蒸汽升腾,才会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知识不只是记忆,更是体验。

“万紫千红”为何“总是春”?

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不是某一种花的美,而是所有花共同构成的繁华盛景。紫色的丁香、红色的海棠、粉色的樱花、黄色的迎春……它们各自绽放,又彼此映衬,形成一幅绚丽的春日图卷。

“总是春”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总是”可以理解为“全都是”、“无一例外”。无论你看到的是红花、紫花,还是绿叶、青草,它们都是春天的一部分。

这让我们想到一个道理:春天不是某一个瞬间,也不是某一种颜色,而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从初春的嫩绿,到仲春的繁花,再到暮春的落英,每一个阶段都是春天的真实面貌。

同样,人生的成长也是如此。学习不会一蹴而就,进步常常是缓慢而持续的。有时候你觉得没有收获,其实就像早春的土壤,表面安静,地下却已有根芽在悄然生长。

虚与实的结合:写景之外的深意

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把写景和说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前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是写实的,描述诗人出游所见的春景;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则带有哲理性,表达了对春天本质的理解。

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讲道理,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思想。他不说“春天是充满生机的”,而是用“万紫千红”让你看到生机;他不说“认识事物要深入”,而是用“识得东风面”让你体会到认知的过程。

这种“寓理于景”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启发。

家长可以怎样带孩子读这首诗?

对于K12阶段的学生来说,《春日》是一首非常适合诵读和理解的古诗。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 结合生活实际

带孩子去公园或郊外散步,一边走一边问:“你看,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无边光景一时新’?”孩子可能会指着刚冒出的草芽、盛开的花朵,甚至阳光洒在地上的影子。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句。

2. 动手画一画

让孩子根据诗句内容画一幅“春日图”。可以画泗水边的风景,画百花齐放的场景,也可以画诗人漫步的身影。画画的过程,就是孩子消化诗意的过程。

3. 玩“找颜色”游戏

重点讲解“万紫千红”时,可以和孩子玩“找颜色”的游戏。比如:“你能在这幅画里找到几种颜色的花?”或者“除了红和紫,春天还有哪些颜色?”这样既能拓展词汇,又能培养观察力。

4. 背诵与默写结合

背诵古诗是基本功。可以分段进行:先背前两句,再背后两句,最后连起来。默写时注意“滨”“紫”“红”等易错字,提醒孩子书写工整。

为什么这首诗适合孩子学习?

《春日》之所以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因为它语言优美、节奏和谐,更因为它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它教会孩子:

-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 要主动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被动等待;

- 要懂得欣赏多样性,“万紫千红”才是春天的完整面貌;

- 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这些品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没有说教的语气,而是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智慧。孩子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在理解中获得启发,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春日》

朱熹写这首诗时,可能并没有想到它会在千年之后仍被人传诵。他只是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怀着愉悦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但正是这份真诚与自然,让这首诗拥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再次吟诵“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不只是在读一首古诗,更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在与春天重逢。

无论你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也许是一次小小的进步,也许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只是阳光洒在书本上的那一刻温暖。

只要心中有美,眼里有光,你就能识得属于自己的“东风面”,看见属于自己的“万紫千红”。

春天,从来都不遥远。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李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工程
  2. 甄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3. 杨教员 清华大学 数理基础科学
  4. 刘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5. 陈教员 北京电影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6. 熊教员 四川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7. 尚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 张教员 昆明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
  9. 银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网络与新媒体
  10. 陈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