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复习课活起来:学生主导的复习妙招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9】
上周三的英语课,我推开教室门时,看到学生们正埋头刷题,眼皮打架,连笔尖都像生了锈。中考倒计时只剩两个月,可复习课却像一潭死水。我深吸一口气,没急着讲新内容,而是拍了拍手:“今天不讲课,我们来玩个游戏。”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终于被“唤醒”了。
单词复习?别再让学生死记硬背了。我让A班、B班、C班分组抢答,规则很简单:老师说一个词,哪组先举手答对,加一分。但关键在“学生出题”。课间,小华突然凑过来问:“老师,‘beautiful’的反义词是什么?”我笑着点头,他立刻成了“小考官”。
下课后,他拉着同桌背:“‘beautiful’的反义词是‘ugly’,对吧?”——这比老师硬塞答案有效十倍。我观察到,当学生自己琢磨问题时,单词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成了他们口袋里的“小秘密”。有次小李在抢答中突然喊出“sunshine”,还蹦起来比了个“太阳”手势,全班哄笑。
后来他告诉我:“那会儿‘sunshine’突然跳进脑子里,像被闪电劈中了。”这是主动思考带来的记忆爆发。
句子操练也变了味。以前我们总让学生齐读课文,声音整齐得像机器人。现在,我们玩“句子接力赛”。老师说第一句:“I like to eat apples.” 第一组同学接:“They are red.” 第二组接:“Apples are healthy.” 一圈下来,句子串成了小故事。
更有趣的是小组PK:A组和B组比赛,看谁读得更自然、更像在聊天。小李以前总把“different”读成“diffrent”,可这次在接力中,他故意放慢语速,还提醒同组:“注意,是‘different’,不是‘diffrent’。”——读着读着,错误自己跳出来了。
孩子说:“以前读句子像背书,现在读着读着,句子就活了。”
对话提问环节,我常设计成“双人对抗”。一人用英语问,另一人用汉语答;角色互换后,再用汉语问英语。比如问:“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答:“我最喜欢数学。”学生互问互答时,教室里笑声不断。
有次小丽主动问:“How do you say ‘谢谢’ in English?” 同桌立刻接:“Thank you!” 但小丽又追问:“那‘不客气’呢?”大家齐声答:“You’re welcome!” 这种互动,让语言从“纸面”变成了“舌尖”。
当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时,他们是在“创造”——就像把知识揉进生活里,自然就扎了根。
“测”成了最惊喜的环节。我们用《要典》里的“孙氏互考”,让学生自己出题:可以是单词翻译,也可以是小对话。
小丽出题:“Translate ‘I want to go home’ into Chinese.” 小组交换答题时,有人写错“home”成“house”,大家立刻讨论:“‘home’是家,‘house’是房子,别混啦!”这种“自测自纠”,比老师批改试卷更戳心。
小丽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箭头:“这里错了,记下来!”——漏洞不是被填上,而是被学生自己“挖”出来的。她后来告诉我:“以前考试总丢分,现在互考时,我发现自己哪块‘漏了水’,就赶紧补。”
这些方法,说白了就是把课堂的“方向盘”交给学生。复习课是让学生在“玩”中“悟”。当单词抢答时,学生是“小战士”;句子接力时,他们是“故事家”;互考时,他们成了“小老师”。中考英语的复习,是让语言在互动中生长。
有次课后,小李拉着我问:“老师,下节复习课还能玩抢答吗?”我点头,他眼睛亮起来。那一刻我懂了:当学生说“期待复习课”,复习就成功了。学习是主动的创造——单词在抢答中活了,句子在接力中流动了,对话在提问中升温了,检测在互考中精准了。
当考试来临时,他们是在用知识说话。
所以,别再让复习课变成“填鸭场”。试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抢答、接力、提问、互考。你会发现,那些“难啃”的知识点,会自己跳进他们的脑海里。中考的终点不是分数,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我能行”的底气。毕竟,真正的“温故而知新”,不是老师教的,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马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郭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工程(大一英语专业)
- 徐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陈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刘教员 太原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 郝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英语能源专业
- 戴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 赵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 冯教员 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