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好英语,靠的不是兴趣,是这四件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24】
孩子英语成绩上不去,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他没兴趣”。但真把兴趣当关键,只会越推越远。现实中,太多孩子没兴趣却考了高分,也有不少“热爱英语”的孩子,背了三年单词,开口还是哑巴。兴趣不是发动机,训练才是。
别迷信“兴趣驱动”。兴趣是结果,不是起点。孩子喜欢看英文动画,是因为听懂了两句台词;喜欢唱英文歌,是因为能跟上节奏。不是先有喜欢,才去学;是学了,才慢慢喜欢。指望靠兴趣让孩子主动学英语,等于等风来,不如自己造风。
真正有效的,是四件具体的事。
第一,每天固定时间听英语,不挑内容,只求持续。
不是听儿歌,不是背单词,是听真实的英语。早上起床后放15分钟英文播客,吃饭时开英语有声书,睡前听一段BBC 6 Minute English。不强迫听懂,不查生词,不记笔记。声音进耳朵,大脑自然在处理。
三个月后,孩子会突然说:“妈妈,刚才那句他说的是‘I’ve been waiting’,不是‘I wait’。”——不是你教的,是耳朵听出来的。听力是语言的根基,听得多,语感自然来。
第二,开口说,从“复述”开始,别背课文。
很多家长让孩子背课文,以为是积累。其实背出来的是记忆,不是语言能力。真正有用的,是复述。看一段30秒的英文短视频,关掉字幕,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一遍讲了什么。不要求语法对,不要求词汇准,只要能把意思说清楚。孩子说:“他去超市,买苹果,然后回家。”——这就是语言输出。
每天复述一段,比背十句课文有用得多。复述是大脑重组语言的过程,是真正学会用英语思考的开始。
第三,读英文书,选“能看懂一半”的。
别一上来就让孩子读《哈利波特》英文原版。太难,挫败感强。选分级读物,比如牛津树、RAZ,或者《Charlotte’s Web》这样的儿童经典。标准很简单:一页纸里,有三个以上生词,就太难;一个生词都没有,太简单。目标是“能看懂一半”。
遇到生词,先猜意思,猜不出来,查一次,记在小本子上,不抄写,不默写。读完合上书,问一句:“主角接下来会做什么?”——这才是阅读的意义。读得多了,词汇自然长在语境里,不是记在纸片上。
第四,写,从写一句话开始,不求完美。
孩子写英语作文,家长总要求“结构完整”“用高级词”“无语法错误”。结果孩子一个字写不出来。别这样。从写一句话开始:“Today I ate an apple.”“My dog barked at the mailman.” 写完,不改错,不纠错。第二天再写一句。
一周后,孩子会自己加时间、加地点、加原因:“Yesterday after school, I went to the park and played with my friend.”——这是语言自然生长的过程。写作不是考试任务,是表达的工具。能写一句,就能写一段;能写一段,就能写一篇。
这四件事,没有一项需要“兴趣”加持。
听,是每天15分钟的背景音;
说,是复述一段视频;
读,是选一本能看懂一半的书;
写,是从一句话开始。
不需要报班,不需要买资料,不需要打卡APP。只需要家长不催、不打断、不纠正,只提供环境和时间。
有人会问:这样真的能行吗?
我见过一个五年级男孩,英语考试常年不及格。他爸不找老师,不报班,只做了一件事:每天晚饭后,全家关掉电视,一起听15分钟《The Magic School Bus》音频,孩子边吃水果边听。三个月后,他开始模仿里面的句子说话。半年后,他能复述故事细节。
一年后,他读完了《Charlotte’s Web》英文版,写了一篇120词的读后感,老师批了“Excellent thinking”。
他没兴趣?一开始没有。
他没动力?没有考试压力。
他没方法?没人教他。
他只是,每天做了四件小事。
语言不是知识,是技能。技能靠重复,不是靠理解。
不要问孩子“你爱英语吗”,要问:“今天你听了什么?说了什么?读了哪一段?写了哪一句?”
答案不在试卷上,而在每一天的重复里。
英语学习,从来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日复一日的走路。
走对了方向,走得稳,走得久,自然到得了终点。
方向就是:听、说、读、写。
不是兴趣,不是压力,不是方法,是每天的行动。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马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郭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工程(大一英语专业)
- 徐教员 北方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 陈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刘教员 太原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 郝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英语能源专业
- 戴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 赵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 冯教员 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