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中考政治不是背条文,是读懂中国这本大书

中考政治不是背条文,是读懂中国这本大书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5
中考政治不是背条文,是读懂中国这本大书

很多家长问我:孩子政治课总考不及格,是不是脑子不灵光?我反问:你家孩子知道小区门口那家便利店为什么晚上十一点还亮着灯吗?知道邻居家爷爷为什么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去公园打太极吗?知道为什么村口那条土路去年铺了水泥,今年又加了路灯?

政治课不是背“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依法治国”这些词就完事的。它是一本写满生活答案的书,只是封面印得严肃了些。

我们先说“对外开放”。这个词听上去像政府文件里的术语,可你带孩子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转一圈,就能明白什么叫“开放”。那些贴着英文标签的塑料玩具、印着阿拉伯文的茶杯、从东南亚运来的椰子油皂,背后都是贸易链条在动。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不是为了在国际会议上拿个奖状,而是为了让家门口的小作坊能卖货到非洲。你孩子买的那双耐克鞋,可能在越南生产,材料来自印度,设计在美国,最后在中国海关清关——这就是全球化的日常。别让孩子以为“对外开放”就是外国人来旅游,它是让中国普通人也能用上世界好东西,也让世界用上中国造。

再说“节约资源”。学校里老师讲“水是生命之源”,孩子点头如捣蒜,可回到家,水龙头哗哗流着刷牙。真正的节约,藏在厨房里。你有没有算过,一个家庭一年浪费多少水?如果每个水龙头滴水一分钟,一天就是几十升,一个月就是上千升。这数字没意义?那你看看老家井水的水位,是不是比十年前低了一截?

农村改厕工程推了十年,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不让污水渗进地下水。节约不是口号,是你关掉不用的灯,是洗菜水留着浇花,是你告诉孩子:一吨水要花三块钱,但一片土地干裂了,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保护环境”也一样。很多人觉得这是大城市的事,跟农村没关系。可你见过村里那条臭水沟吗?以前是孩子们夏天抓鱼的地方,现在漂着塑料袋和农药瓶。环保不是种几棵树就完事,是改变生活习惯。比如,过去村民烧柴火做饭,烟熏火燎;现在用上了沼气池,粪便变能源,厕所干净了,空气清新了。

这不是政策空喊,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孩子若能理解:垃圾分一分,地里长的菜才更甜,他才会主动把废纸放进蓝色桶。

“计划生育”这个话题最常被误解。有人以为是“不准生二胎”,其实它背后是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家庭养五个孩子,父母天天为吃穿发愁,孩子连课本都买不起。现在一个孩子,全家省下钱供他学钢琴、报夏令营、看展览。这不是冷冰冰的限制,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给孩子更多成长的机会。

你家孩子成绩好,不是因为天赋异禀,是因为你没让他早早就去工地搬砖,没让他辍学照顾弟妹。这就是政策对个体命运的温柔托举。

再来看“依法治国”。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可它的温度,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维权故事里。去年有个新闻,一个外卖骑手撞了人,交警按程序处理,没有因为他是“打工人”就轻罚,也没有因为对方是白领就重判。这就是法治——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你该教他的是忍气吞声,还是拿起法律手册?

法治不是法官穿黑袍,是你教孩子:别人骂你一句,你可以生气,但不能动手;别人偷你橡皮,你可以报告老师,而不是自己报复。规则感,是从一块橡皮开始建立的。

“科教兴国”不是只讲爱迪生和牛顿。它就在你家孩子的作业本里。数学题不会做,打开手机搜解法;英语单词记不住,用APP打卡;物理实验看不懂,B站上有清华教授讲解。知识不再锁在图书馆的玻璃柜里,它在指尖流动。我认识一个山区女孩,靠一部二手智能手机,自学了高中化学,后来考上了师范院校。

她没上过重点中学,但她有网络,有毅力,有愿意为她花钱买流量的奶奶。这就是科技给普通人开的门。

“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最怕被讲成环保宣传片。真正的可持续,是让下一代还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不呛人的空气、走在不塌陷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新建的小区,地下都有雨水收集系统?下雨天,水不往街上流,而是存进地下池,晴天用来浇花。这叫“海绵城市”。它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是每一个居民参与的结果。

你家阳台种的薄荷,用的是淘米水;你拒绝一次性筷子,用的是自己的餐具——这些都是可持续的微光。

“以人为本”听起来像标语,但它体现在细节里。比如,学校取消了晨跑打卡强制制,改为学生自愿参加;社区增设了老人专用座椅;公交站台装了盲道和语音播报。这些都不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听见了老百姓的声音。教育也一样,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允许孩子午休,不再逼着他们趴在桌上睡。

这背后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身体节奏,尊重成长的规律。

很多人说,政治考试要死记硬背。可真正考高分的孩子,不是背得最熟的,而是能把“节约资源”和自家水电费账单联系起来的人,能把“依法治国”和班主任处理矛盾的方式对应起来的人,能把“对外开放”和妈妈网购的日本电饭煲串在一起的人。

别让孩子把政治当科目,要让他当成观察世界的透镜。

你问他:为什么国家要搞“西部大开发”?他答不出来,你就带他去看一张地图。甘肃的黄土高原,新疆的棉花田,贵州的高铁隧道——这些地方曾经闭塞,现在通了路、通了网、通了电。不是施舍,是公平。不是恩赐,是责任。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高楼多高,而在偏远山村的孩子能不能读上书、看上病、用上电。

你告诉他:“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他摇头。那你问他:你爸修车时,是凭经验乱换零件,还是先诊断再动手?科学,就是讲逻辑、讲证据、讲方法。治理国家也是这样,不能靠感觉,要靠数据、调研、试点、反馈。就像你给孩子补习,不是一上来就砸题海,而是先分析错题类型,再制定计划。这才是科学。

“和谐社会”不是一团和气。它是在超市收银员耐心等你掏零钱的时候,在快递小哥被投诉后还能笑着道歉的时候,在邻居吵架后居委会上门调解的时候。和谐不是没有矛盾,是有了矛盾,有人愿意坐下来谈。

中国这本大书,不是印在课本上的七条国策、八项战略,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日常选择。你的每一次节约,每一次守法,每一次对孩子的耐心,都在参与书写。

别再让孩子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你要他记住的是:爷爷那一辈人,靠双手挖出第一条公路;父亲这一代人,靠打工攒出第一套房;而他这一代人,靠知识和网络,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政治,从来不是考试的内容,是活着的方式。

你教孩子认字,不如教他认生活;你教他背公式,不如教他看懂政策背后的温度。

中考政治考的,不是谁记得多,是谁活得明白。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张教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
  2. 杜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3. 丛教员 北京印刷学院 视觉艺术与出版设计
  4. 肖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工程
  5. 任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新闻传播
  6. 白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7. 赵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
  8.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应用统计
  9. 高教员 上海理工大学 英语
  10.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