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悟诗意 朗读现诗情——《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学谈篇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7】
课堂实录 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课前谈话:能用武汉话介绍一下武汉吗?能用古语说一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吗?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
在读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生自读古诗。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谁能读得比他好?生: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读得怎么样?
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生再读。师: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怎么提醒大家?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师:对。生:舍。师:什么意思?生:酒店。师: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吗?生齐读。师:我们刚才知道古诗的正确读音,但仅仅知道读音行不行?还要明白什么?
以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1:问老师。生2:看注释。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思考一下,还不能解决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生读。师:谁来讲讲古诗的意思?生:渭城朝雨徘岢荆就是……,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吗?生:看注释。师:后面两句谁来说?
生:后面两句是写他们……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师:看来,想象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你能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其他同学听她读,注意想象画面,看看自己能感受到什么?一生读。师:谁来说一说?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又一杯地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生: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师:大家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厚?生:我从“劝”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师:如果让你读,你怎么读?生读。生:我还从第一句中的朝雨中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雨水就像是王维的眼泪。师:你怎么读?生读。师: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的酒啊!
读书我们劝慰的语气?生读。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挽留的酒。师:读出挽留的语气。生读。师: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过去的安西有多远,看地图,老师讲安西的位置。有三千多里,当时的交通工具要走大半年,你又有怎样的感受?生答。师:想到朋友就要远去边关…… 那就读出来吧!生再读。
(播放图片(杨柳依依)、音乐。) 师:这难舍难分的情…… 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的伤感?生:是窗外的小雨。师:你为什么这么想?生答。师:就在分别的今天,尽管是那青青的杨柳,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把书端起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情谊吧!生再读。师:我们通过对诗意的领会,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感情。
让我们试着背诵古诗,好吗?生齐背古诗。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写在咱们武汉的长江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孟”、“鹤”、“陵”的写法。师:刚才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知音、明意到悟情,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想达到哪个高度?
(悟情)武汉的孩子真了不起,那就利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学古诗。注意圈画出生字词,用你的笔的诗旁写下你的感受。生自学,教师巡导。师:学完了你就坐正。谁成功地站到了第一个台阶上?生举手。师:你来读一读。生读。师:读得怎么样?师:很好,谁能读得像他这么好?(许多学生举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师:真好。谁已经迈上了第二个台阶,说说古诗的意思?师:谁还没有发过言?来,请你。一生说意思。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另一生再说诗意。师:谁能帮帮她,什么叫孤帆?生:孤帆有两层意思……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天际流。师:谁能理解。生:就是水天相接的地方。师:还有哪个词不理解?生:唯见。

生:唯见就是只见的意思。生:广陵是什么意思?生:广陵是一个地名。生:远影。生:远影就是远远的影子。师:对比我们刚才学习的两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有关送别的诗。生:都是唐代诗人写的。师:还发现什么?师:古诗的作者都是送行,而且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中是喝完的意思。
师:你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生答)很了不起,你已经能够领会古诗的感情。生: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好朋友。师:第一首诗作者是以酒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是以什么相送?生:目光相送。师:送了多久?师:一个看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读得真好。
回头再望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还是那么美吗? 生:不美。师:你为什么摇头?生:友人已经走了,再美的景色有什么用呢?师:说得好。把书端起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生读。师:回顾我们刚刚学习的两首古诗,无论是……、还是…… 但他们有一点的相同的—— 生齐:难舍难分的情谊。
师:正是有情,这首诗才会代代传诵。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你们想怎样送老师?生1:我这里有杯酒,祝我们和马老师的友情天长地久。生2:我想以画相送…… 生3:我想以诗相送——微笑着来,正如您微笑着去…… …… 齐唱长亭外。下课。
古诗两首
[个人简历] 马智华,女,19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黑龙江省教学能手、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市“星星火炬”奖章等称号。来,扎根一线,逐步形成了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滥竽充数》在黑龙江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壹等奖。
《海滨小城》在黑龙江省首届优秀实验课评比中获壹等奖。《新型玻璃》在全省基础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壹等奖。在大庆市小学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大赛中获得壹等奖。先后为国家级新课程骨干培训班、大庆市课改教师培训、大庆市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活动作研究课或讲座。
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经验交流在《中国教育学刊》《大庆教育报》等刊物中发表,《荷花》《威尼斯的小艇》二课被黑龙江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的各级实验课题,成果显著,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创新教育优秀实验教师、黑龙江省小学生自由作文实验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现任大庆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
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1.晓诗音。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预设: (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2.明诗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预设: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拧薄案尽”“新”的理解。3.悟诗情。
(1)寄情酒更浓。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 抓“劝” “更” “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触景情更深。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3)世事难料情难舍。过渡: 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
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 )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2)明诗意。
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理解“孤帆” “尽” “唯” 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

”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 )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 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韩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
- 张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刘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林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陈教员 湖北民族大学 化学
- 張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化学
- 张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科学
- 任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谢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