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重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吃透这6点就够了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26】
1. 光合作用:植物的“太阳能充电器”
绿色植物的叶子,不是单纯在晒太阳。它在干活——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来)、水(从根部吸收)。
条件:必须有光,没光就干不了。
场所:叶绿体,是细胞里的绿色小工厂。
产物: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氧气。
反应式很简单:
\[ \text{CO}_2 + \text{H}_2\text{O} \xrightarrow{\text{光}} \text{有机物} + \text{O}_2 \]
别只背公式。想一想:你吃的每一口蔬菜、水果、米饭,能量都来自这里。动物吃植物,人吃动植物,能量链条的起点,就是这一过程。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动物活不了。
2. 呼吸作用:细胞的“能量释放器”
植物、动物、人,所有活细胞都在做同一件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原料:有机物(比如葡萄糖)、氧气。
场所:线粒体,细胞里的“发电站”。
产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反应式:
\[ \text{有机物} + \text{O}_2 \rightarrow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text{能量} \]
注意,这不是“燃烧”。是细胞一步步、有控制地释放能量,用于生长、运动、思考、心跳。你跑步时喘气,是因为细胞需要更多氧气来分解糖分,产生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一对循环:一个存能,一个放能;一个吸碳放氧,一个吸氧放碳。它们共同维持着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3. 碳氧平衡,不是概念,是生存底线
大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不到0.04%。这个比例能稳定,靠的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补充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森林砍掉一片,城市扩张一寸,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二氧化碳积累,温室效应加剧。这不是环保口号,是生物课的基础事实。
学生背题时,常忽略这句话:“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句话,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底层逻辑。没有它,食物链就断了。
4. 储存水果蔬菜,为什么放冰箱?
你家冰箱里,苹果、白菜、胡萝卜,都放得挺久。为什么?因为降低了温度,呼吸作用变慢了。
呼吸作用越强,有机物消耗越快,水果就蔫了、甜味没了、烂得快。低温、干燥、密封,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
别以为这只是生活技巧,这是生物学原理的直接应用。超市冷链运输、粮仓通风控湿,背后都是这个道理。
5. 别混淆这两个过程
很多人搞不清: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错。
植物24小时都在呼吸。白天,光合作用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放出的氧气多,掩盖了呼吸作用。晚上没光,光合停了,呼吸还在继续,所以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理解这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卧室别放太多绿植——晚上它们和你一起吸氧放二氧化碳,虽然量小,但原理没错。
6. 考试常考的三个陷阱
- 误以为“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 实际上,呼吸作用全天进行。
- 误把“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 它是储存能量,不是释放。释放能量的是呼吸作用。
- 误认为“呼吸作用对植物没用” → 没有呼吸,植物连根都长不动,更别说开花结果。
记住:光合作用是“存钱”,呼吸作用是“花钱”。植物既要存,也要花,缺一不可。
实用建议:怎么记住不丢分?
- 画一张图:左边写光合作用,右边写呼吸作用,中间画个双向箭头,标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
- 把反应式抄三遍,边写边念:二氧化碳加水,光下变糖和氧;糖加氧气,线粒体里变二氧化碳和水。
- 用生活例子联想:你吃苹果,是吃光合作用的成果;你跑步喘气,是呼吸作用在工作;冰箱保鲜,是压着呼吸作用不干活。
这些内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它们解释了你每天呼吸的空气、吃的饭菜、四季的更替。理解它们,你就懂了自然怎么运转。
别背一堆术语,要懂机制。
别死记反应式,要知来龙去脉。
别觉得生物是“背科”,它是生活科学。
八年级生物,重点就在这两个过程。吃透了,题型再变,你也能拆解。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张教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
- 杜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 丛教员 北京印刷学院 视觉艺术与出版设计
- 肖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工程
- 任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新闻传播
- 白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赵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
-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应用统计
- 高教员 上海理工大学 英语
-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