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冬奥会里的化学课:孩子正在学的,就在赛场边上

冬奥会里的化学课:孩子正在学的,就在赛场边上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26
冬奥会里的化学课:孩子正在学的,就在赛场边上

其实,就在他家门口的冰场上,二氧化碳正悄悄改变着世界。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速滑馆,冰面不是用传统氟利昂制冷的,而是用二氧化碳。不是简单的干冰,也不是普通的液态CO,是经过加压、升温后形成的超临界流体。温度控制在-20℃到-15℃之间,它从液态变回气态时,吸走大量热量,冰就冻起来了。

这套技术,没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没有毒,原料就是电厂排放的废气,回收再利用。冰面温度能精准到小数点后一位,软硬程度随项目调整——短道速滑要硬,花样滑冰要稍软。这不是科幻,是北京中考化学课本里“物质状态变化”和“环保材料”的真实案例。

孩子背过“CO是温室气体”,但没想过它也能成为制冷剂。课本上的方程式,原来真的在冰场上跑着。

再看运动员穿的衣服。

礼仪人员穿的外套里,藏着第二代石墨烯。通电后,碳原子层之间发生微小摩擦,热能从内往外散发,不靠电热丝,不鼓胀,不烫手。一件衣服,能持续发热八小时。这不是魔术,是碳元素的电子运动在起作用。

速滑服更讲究。大腿外侧用的是高弹性橡胶材料,减少肌肉震动带来的能量损耗;右胯部贴了一层合成纤维,表面光滑得像涂了油,空气流过时阻力下降12%;手脚部位是蜂窝状聚氨酯,像微型气孔阵列,让风从缝隙里溜走,而不是撞在皮肤上。

这些材料,孩子在初中化学里都见过名字——聚氨酯、合成纤维、弹性体。只是课本上画的是结构式,现实中它们贴在运动员身上,决定着0.01秒的胜负。

滑雪服里还有一种叫“剪切增稠流体”(STF)的材料。平时它是液体,轻轻一碰就流动;可一旦被高速撞击,分子瞬间“锁死”,变成固体,把冲击力分散开。这就像你往玉米淀粉和水的混合物里砸拳头——慢按,它流;猛打,它硬。孩子做过这个实验吗?冬奥选手的护甲,原理一样。

火炬“飞扬”更让人想不到。

外壳不是金属,是碳纤维和树脂织成的。碳纤维的密度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到九倍。工程师用三维编织技术,像织毛衣一样把几千根丝线缠绕成型,没有焊点,没有接缝。

火炬上半部,面对800℃以上的氢气火焰,普通材料早烧成灰了。他们把表面做陶瓷化处理——高温下,有机物分解,无机物重新结晶,形成一层耐热玻璃质外壳。这不是涂层,是材料自己“进化”了。

氢气燃烧,本来是看不见的蓝焰。可冬奥火炬的火焰,是明亮的橙红色。

研发团队加了微量的碱金属盐——钠、钾的化合物。火焰温度升高时,电子跃迁,释放特定波长的光。钠发黄光,钾发紫光,混合后就成了温暖的红色。这不是特效,是原子光谱的直接应用。孩子学过焰色反应吗?课本里那几行字,现在在天上烧着。

这些不是新闻稿,是中考命题人眼里的“情境素材”。

试卷里可能出现的题型:

- 解释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的相变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比较氟利昂和CO作为制冷剂的环境影响(写出两种污染物)

- 石墨烯导热的微观机制(碳原子层间作用力)

- STF材料的特性与牛顿流体的区别(非牛顿流体的定义)

- 火炬陶瓷化处理的化学原理(高温分解与无机物重构)

- 氢气火焰显色的化学原因(焰色反应的离子种类)

孩子每天刷题,以为考点在课本的角落。

其实,考点就在他家楼下的冰场、电视里的火炬、运动员身上的衣服。

别再说“化学离生活太远”。

当孩子看到新闻里说“中国用二氧化碳制冰”,他能立刻想到:

“哦,这不就是我们上周做的CO液化实验吗?加压,降温,相变吸热——原来真能冻出冰。”

当老师讲到“合成纤维”,他能回忆起速滑服的蜂窝结构,知道那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减阻。

当考卷上出现“新型材料的应用”,他不用猜,他见过。

教育不是背公式,是看见公式在世界里跑起来。

中考化学,考的不是谁记得多,是谁能从一道题里,看出背后的人、事、技术、选择。

冬奥会不是一场赛事,是一堂移动的化学课。

孩子坐在教室里,窗外是雪,是冰,是火,是碳纤维编织的未来。

别再让孩子觉得化学是纸上的符号。

让他知道,那些符号,正在让冰更亮,让风更轻,让火有颜色。

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杨教员 长春师范大学 数学专业
  2. 张教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
  3. 丛教员 北京印刷学院 视觉艺术与出版设计
  4. 肖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工程
  5. 任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新闻传播
  6. 白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7. 赵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
  8.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应用统计
  9. 高教员 上海理工大学 英语
  10.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