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分享:找家教教你如何分辨好老师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8-07】
在当下内卷依旧的环境下,一位优秀的家教老师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家教老师是否适合孩子不能光看“学历高”“经验多”这些表面条件,关键得看老师能不能和孩子“对上频道”。好的家教,能够事半功倍,让学习更高效。下面易教网小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拆解几个核心判断标准,帮家长快速“筛”出好老师。
一、看“第一面”:孩子愿不愿意和他说话
判断方法:第一次见面后,别急着问“学得怎么样”,先问孩子:“你喜欢这个老师吗?和他聊天舒服吗?”
关键细节:
如果孩子说“他说话像背书”“我问问题他总急着讲完”,说明老师可能太严肃,孩子容易抵触。
如果孩子眼睛发亮说“他懂我喜欢的游戏”“还夸我画的画好看”,说明老师会“拉近距离”,孩子愿意打开心扉。
家长要知道:孩子愿意和老师聊天,才会愿意听他讲课。如果第一次见面就“话不投机”,后面再厉害也白搭。
二、看“上课状态”:孩子是“被动听”还是“主动想”
判断方法:偶尔“突击检查”一次(比如提前说“妈妈送杯水进去”或者给老师送点小果盘),观察一下老师和孩子的课堂互动。
被动听:老师从头讲到尾,孩子低头记笔记,很少提问或插话——说明老师可能“填鸭式教学”,孩子没真正理解。
主动想:老师经常问“你觉得呢?”“还有别的解法吗?”,孩子会皱眉思考、举手回答,甚至反驳老师——说明老师在引导思考,孩子真正参与了学习。
家长要知道:会提问的老师,比会讲题的老师更珍贵。孩子主动动脑,比被动记笔记,学得更牢。
三、看“错题处理”:老师是“直接给答案”还是“教找方法”
判断方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或试卷,重点看老师对错题的批改:
直接给答案型:错题旁边只写“正确答案”,或者简单标注“粗心”——孩子可能当时懂了,但下次遇到同类题还会错;
教方法型:错题旁边会写“这道题考的是XX知识点,你错在XX步骤,下次可以用XX方法检查”(比如“用逆运算验证”“画图辅助理解”)——孩子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解题逻辑。
家长要知道:教育的核心是“授人以渔”。老师教方法,孩子才能“学一道会十道”;老师给答案,孩子只会“做十道错十道”。
四、看“课后反馈”:老师是“完成任务”还是“真心关注”
判断方法:观察老师每次课后和你的沟通:
完成任务型:只说“今天讲了XX章节,布置了XX作业”——信息量太少,你不知道孩子到底学得怎么样;
真心关注型:会具体说“今天孩子对XX概念理解很快,但XX题型总卡壳,我用了XX方法帮他,明天准备再巩固”“他最近上课状态不错,但回家作业完成时间变长了,可能需要调整节奏”——说明老师在观察孩子的细节,并针对性调整教学。
家长要知道:愿意花时间反馈的老师,才会花心思教学。如果老师连“孩子今天学了什么”都说不清楚,大概率是在“混课时”。
五、看“长期效果”:孩子是“短期提分”还是“习惯变好”
判断方法:别只看一两次考试的分数,观察孩子3个月以上的变化:
短期提分型:分数可能突然涨了,但孩子依然讨厌学习、写作业磨蹭、遇到难题就放弃——说明老师可能用了“题海战术”或“押题技巧”,没培养学习能力;
习惯变好型:分数可能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开始主动预习、整理错题本、遇到难题会先思考再求助——说明老师在培养学习习惯,这些能力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家长要知道:好老师教的是“学习能力”,不是“考试技巧”。分数是暂时的,习惯和思维才是长久的。
最后说句实在话总结一下
选家教就像“找对象”,没有“完美老师”,只有“最适合孩子的老师”。
有的老师适合“基础差需要补漏”的孩子,有的老师适合“学霸想拔高”的孩子;有的老师擅长教“活泼好动”的孩子,有的老师能搞定“内向敏感”的孩子。
家长要做的:先明确孩子的需求(是补基础?是提兴趣?是培养习惯?),再根据上面的标准观察老师是否匹配。
毕竟,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输出”,而是“老师和孩子双向奔赴”。孩子喜欢、老师用心、家长配合,才是最好的组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王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
- 袁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
- 谭教员 中南大学 结构工程
- 唐教员 中国音乐学院 二胡
- 王教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资源与环境
- 王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碳储科学与工程
- 陈教员 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
- 乔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
- 马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经济
- 杨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