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成长:一个学生的真实蜕变故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05】
我从小就对语文情有独钟。每次翻开课本,那些古诗古词就像老朋友一样向我招手。记得五年级时,我背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爸爸在饭桌上夸我:“你这记忆力,以后准能当个诗人!”我脸红红的,心里却乐开了花。那会儿,我迷上了背诵——古诗、课文、宋词,统统不在话下。妈妈总说,我背东西像吃饭一样自然。
长篇的《将进酒》《石壕吏》,我都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这种积累的过程,让我感觉语文不是一门课,而是一座宝藏库,等着我去挖掘。
这学期,我的语文老师刘老师带我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开学第一天,他站在讲台前,笑眯眯地说:“语文不只是读和写,它教你做人。”我当时半信半疑,心想:“语文课还能教做人?”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学会了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以前,我总缩在座位后排,生怕被点名。
但刘老师鼓励我们:“站起来,说出来,错对都无妨。”第一次举手发言时,我手心全是汗,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可当我说完,全班响起掌声,那种感觉比背一百首诗还痛快。从此,我明白了:发言不是任务,是给自己的礼物。
尊重老师,是我学到的第一课品德。以前上课,我偶尔会和同桌嘀咕几句闲话。刘老师从不大声呵斥,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他的眼神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专心。慢慢地,我学会了在老师讲课时闭上嘴巴,全神贯注。这看似小事,却让我体会到尊重的重量——它不是表面功夫,是把心交给课堂。
有一次,刘老师讲到杜甫的《春望》,窗外飘着雨,他声音低沉,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那一刻,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最调皮的同学也坐得笔直。
学语文,技巧是骨架,品德是灵魂。刘老师教我们概括小标题,我以前总爱把整段话抄下来当标题,结果闹笑话。他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简洁明亮。”通过练习,我学会了抓关键词,比如从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里提炼出“万物复苏”。这技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阅读理解的大门。同样,概括主题也不再是难题。
以前我总跑题,现在能一眼看出文章的核心思想,比如从鲁迅的《故乡》中悟出“变迁与乡愁”。这种能力,让我在考试里少丢不少分。
口头表达成了我的新舞台。刘老师训练我们落落大方地说话: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去掉“呃”“啊”这些口头禅。第一次上台演讲,我紧张得腿发软,但想起他的叮嘱,我深吸一口气,把心里话倒了出来。讲完后,同学小华跑来说:“你讲得真好,像在讲故事!”课堂上的“话筒传递”活动更有趣。
每人接龙说一句话,要变换风格——有时是诗歌腔,有时是日常语。我试过用文言文说“今日天气晴朗”,逗得全班大笑。这让我明白语言的魔力:它不只是工具,是活生生的艺术。
最难忘的是一句名言:“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子。”刘老师把它写在黑板角落,像一盏小灯。起初我不懂,以为要找什么金句。后来写作文时,我总憋不出结尾。一次写《我的梦想》,我盯着窗外发呆,突然想到:“梦想不是远方的高山,是脚下每一步的坚持。”这句话蹦出来时,我自己都惊讶。它不华丽,却真实。
刘老师说:“每个人心里都有独一无二的句子,找到了,你就找到了自己。”现在,我常在本子上记下灵光一闪的话,它们成了我的精神地图。
品德课藏在细节里。刘老师有个习惯:机会主义。课堂讨论时,他总把发言机会让给沉默的同学。一次,我想到个绝妙点子,刚要举手,他却点名让害羞的小明说。我有点委屈,可看到小明结结巴巴说完后亮起的眼神,我懂了——谦让是给别人舞台。现在,我学会等别人把话说完,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抢话。
这改变了我的人缘,同桌说我“从话痨变绅士”。更宝贵的是心平气和的修养。以前辩论急了就嗓门大,刘老师示范说:“有理不在声高。”有次为课文争论,我压住火气慢慢解释,对方竟点头认错。那一刻,我尝到冷静的甜头。
灵活应变是语文给的超能力。刘老师爱搞突袭小测试,题目天马行空,比如“用三个词形容今天的云”。第一次我懵了,胡乱写“白、软、飘”。后来我学会随机应变,看到阴天就写“灰、沉、泪”。这技巧延伸到生活里,上周班会临时让我发言,我不慌不忙讲了背诗的故事,赢得满堂彩。
不紧张的心理素质也练出来了,以前考试手抖,现在深呼吸几次就能静心。这些变化,像在心头装了稳压器。
写字是我的小遗憾。刘老师强调“快、美、整”三字诀,我却只做到“快”。作业本上,字迹飞得像狂风扫叶,同桌笑我“医生体”。美?差得远。整?更别提,行距歪歪扭扭。刘老师不批评,只递来字帖:“每天练十分钟,字如人,要端正。”我坚持两周,还是龙飞凤舞。但我不灰心——语文教会我,进步是马拉松,不是冲刺。
读书倒是强项。我沉迷《草房子》《小王子》,周末能在书店泡半天。书里的世界比游戏精彩,读多了,作文自然有料。
学期末回望,语文课给了我一箩筐宝贝:十三项技巧,七种品德。背诗让我厚积,发言让我薄发,概括训练思维,谦让滋养心灵。但最大的收获是感恩。最后一课,我们全班给刘老师鞠躬。他眼圈红了,摆摆手说:“教你们的,也是教我自己。”现在,我常想:语文是什么?
它是李白的酒,杜甫的泪,是我们脱口而出的句子,更是待人接物的温度。这门课没教我考试秘诀,却教会我在纷扰世界里站直腰杆。下次翻开课本,我会轻声说:“谢谢你,语文——你是我成长的见证者。”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陈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工商管理类
- 邹教员 湖南文理学院 物流管理
- 郭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 刘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马教员 青海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全科)
- 孙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
- 李教员 北京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 高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英语
- 商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
- 王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