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语文课堂上的成长:一个学生的真实蜕变故事

语文课堂上的成长:一个学生的真实蜕变故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05
语文课堂上的成长:一个学生的真实蜕变故事

我从小就对语文情有独钟。每次翻开课本,那些古诗古词就像老朋友一样向我招手。记得五年级时,我背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爸爸在饭桌上夸我:“你这记忆力,以后准能当个诗人!”我脸红红的,心里却乐开了花。那会儿,我迷上了背诵——古诗、课文、宋词,统统不在话下。妈妈总说,我背东西像吃饭一样自然。

长篇的《将进酒》《石壕吏》,我都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这种积累的过程,让我感觉语文不是一门课,而是一座宝藏库,等着我去挖掘。

这学期,我的语文老师刘老师带我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开学第一天,他站在讲台前,笑眯眯地说:“语文不只是读和写,它教你做人。”我当时半信半疑,心想:“语文课还能教做人?”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个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学会了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以前,我总缩在座位后排,生怕被点名。

但刘老师鼓励我们:“站起来,说出来,错对都无妨。”第一次举手发言时,我手心全是汗,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可当我说完,全班响起掌声,那种感觉比背一百首诗还痛快。从此,我明白了:发言不是任务,是给自己的礼物。

尊重老师,是我学到的第一课品德。以前上课,我偶尔会和同桌嘀咕几句闲话。刘老师从不大声呵斥,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他的眼神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不专心。慢慢地,我学会了在老师讲课时闭上嘴巴,全神贯注。这看似小事,却让我体会到尊重的重量——它不是表面功夫,是把心交给课堂。

有一次,刘老师讲到杜甫的《春望》,窗外飘着雨,他声音低沉,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那一刻,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最调皮的同学也坐得笔直。

学语文,技巧是骨架,品德是灵魂。刘老师教我们概括小标题,我以前总爱把整段话抄下来当标题,结果闹笑话。他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简洁明亮。”通过练习,我学会了抓关键词,比如从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里提炼出“万物复苏”。这技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阅读理解的大门。同样,概括主题也不再是难题。

以前我总跑题,现在能一眼看出文章的核心思想,比如从鲁迅的《故乡》中悟出“变迁与乡愁”。这种能力,让我在考试里少丢不少分。

口头表达成了我的新舞台。刘老师训练我们落落大方地说话: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去掉“呃”“啊”这些口头禅。第一次上台演讲,我紧张得腿发软,但想起他的叮嘱,我深吸一口气,把心里话倒了出来。讲完后,同学小华跑来说:“你讲得真好,像在讲故事!”课堂上的“话筒传递”活动更有趣。

每人接龙说一句话,要变换风格——有时是诗歌腔,有时是日常语。我试过用文言文说“今日天气晴朗”,逗得全班大笑。这让我明白语言的魔力:它不只是工具,是活生生的艺术。

最难忘的是一句名言:“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子。”刘老师把它写在黑板角落,像一盏小灯。起初我不懂,以为要找什么金句。后来写作文时,我总憋不出结尾。一次写《我的梦想》,我盯着窗外发呆,突然想到:“梦想不是远方的高山,是脚下每一步的坚持。”这句话蹦出来时,我自己都惊讶。它不华丽,却真实。

刘老师说:“每个人心里都有独一无二的句子,找到了,你就找到了自己。”现在,我常在本子上记下灵光一闪的话,它们成了我的精神地图。

品德课藏在细节里。刘老师有个习惯:机会主义。课堂讨论时,他总把发言机会让给沉默的同学。一次,我想到个绝妙点子,刚要举手,他却点名让害羞的小明说。我有点委屈,可看到小明结结巴巴说完后亮起的眼神,我懂了——谦让是给别人舞台。现在,我学会等别人把话说完,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抢话。

这改变了我的人缘,同桌说我“从话痨变绅士”。更宝贵的是心平气和的修养。以前辩论急了就嗓门大,刘老师示范说:“有理不在声高。”有次为课文争论,我压住火气慢慢解释,对方竟点头认错。那一刻,我尝到冷静的甜头。

灵活应变是语文给的超能力。刘老师爱搞突袭小测试,题目天马行空,比如“用三个词形容今天的云”。第一次我懵了,胡乱写“白、软、飘”。后来我学会随机应变,看到阴天就写“灰、沉、泪”。这技巧延伸到生活里,上周班会临时让我发言,我不慌不忙讲了背诗的故事,赢得满堂彩。

不紧张的心理素质也练出来了,以前考试手抖,现在深呼吸几次就能静心。这些变化,像在心头装了稳压器。

写字是我的小遗憾。刘老师强调“快、美、整”三字诀,我却只做到“快”。作业本上,字迹飞得像狂风扫叶,同桌笑我“医生体”。美?差得远。整?更别提,行距歪歪扭扭。刘老师不批评,只递来字帖:“每天练十分钟,字如人,要端正。”我坚持两周,还是龙飞凤舞。但我不灰心——语文教会我,进步是马拉松,不是冲刺。

读书倒是强项。我沉迷《草房子》《小王子》,周末能在书店泡半天。书里的世界比游戏精彩,读多了,作文自然有料。

学期末回望,语文课给了我一箩筐宝贝:十三项技巧,七种品德。背诗让我厚积,发言让我薄发,概括训练思维,谦让滋养心灵。但最大的收获是感恩。最后一课,我们全班给刘老师鞠躬。他眼圈红了,摆摆手说:“教你们的,也是教我自己。”现在,我常想:语文是什么?

它是李白的酒,杜甫的泪,是我们脱口而出的句子,更是待人接物的温度。这门课没教我考试秘诀,却教会我在纷扰世界里站直腰杆。下次翻开课本,我会轻声说:“谢谢你,语文——你是我成长的见证者。”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冉教员 清华大学 应用经济学
  2. 孙老师 大学讲师 应用经济学
  3. 郑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苏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5.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6. 杨教员 华中农业大学 应用化学
  7. 刘教员 首都医科大学 法律 建筑设计
  8. 多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安全工程
  9. 周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师范)
  10. 于教员 北京大学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