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成长:一位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自述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30】
舞蹈,不是舞台上的炫技,也不是节庆时的点缀。对我而言,它是每天放学后最期待的时刻——音乐响起,身体自然地跟随节奏摆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我和旋律之间的对话。在小学这几年里,舞蹈课从一门“副科”逐渐变成了我理解自己、表达情感、建立信心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段关于舞蹈、关于成长的故事。
从紧张到微笑:自信,是跳出来的
第一次站上排练厅的镜子前,我几乎不敢直视自己。动作僵硬,手脚不听使唤,连最简单的手臂伸展都做得歪歪扭扭。老师让我们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我却笑得比哭还难看。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不适合跳舞,别人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动作,我却要反复练上十几遍。
但老师从没放弃我。她告诉我:“舞蹈不是比谁天生柔软,而是看谁愿意坚持。”她让我们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哪怕只是站姿,也要带着“我在发光”的感觉去完成。慢慢地,我开始注意到,当我真的相信自己可以跳好时,动作竟然自然流畅了许多。
有一次班级汇演前的彩排,我负责领舞。上台前,心跳快得像要蹦出来。可当音乐响起,我深吸一口气,想起老师说的那句话:“你不是在表演,你是在分享。”我抬起头,对着台下的同学笑了。那一刻,我不再害怕出错,而是享受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
自信不是别人给的,是在一次次面对镜子、面对观众、面对失败中,自己一点点拼凑起来的。舞蹈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和自己和解,然后勇敢地站出来。
一个人是练习,一群人是舞蹈
舞蹈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班排练《春天来了》这支舞时,有十六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刚开始,大家动作参差不齐,像一群没睡醒的小鸟。老师没有责备我们,而是让我们围成一圈,手拉手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彼此的呼吸。
“你们是一个整体,”她说,“一个人快了,整个队伍就乱了;一个人慢了,节奏就被拖垮了。”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学会看旁边的同学,学会用余光去感知队友的动作。排练时,有人跳错了,我们不再抱怨,而是停下来一起讨论:“刚才那一段,是不是转身太快了?”“第三拍的手位要不要再抬高一点?”我们开始主动交流,互相提醒,甚至在课后约着一起加练。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小雅发烧请假,第二天她一来就主动找我们补动作。她说:“我不想拖累大家。”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团队”。不是所有人都要一模一样,而是每个人都愿意为整体付出努力。最终演出那天,我们十六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台下掌声雷动。我知道,那掌声不仅送给舞蹈,也送给我们之间的信任与默契。
重复不是枯燥,而是通往精进的路
很多人觉得舞蹈就是“动起来”,其实不然。一个八拍的动作,我们可能要练整整一节课。老师常说:“细节决定美感。”比如抬手的高度、脚尖的延伸、转头的时机,每一个微小的调整,都会让整个动作看起来完全不同。
我记得有一次练一个旋转动作,总是站不稳,每次转完都歪到一边。老师让我单独练了二十遍,还是不行。我坐在地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师蹲下来问我:“你知道芭蕾舞演员每天要练多少个转吗?”我摇头。“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但他们不是为了数量,而是为了让身体记住正确的轨迹。”
她让我闭上眼睛,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动作:起势、发力、轴心、收尾。然后再慢慢做。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我开始感觉到身体的变化——重心更稳了,轴心更准了。终于,在第28遍时,我完整地转完了三圈,稳稳地停住。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舞蹈没有捷径。那些看起来轻盈如风的舞步,背后是无数次的重复与修正。耐心和毅力,不是口号,是在每一次想放弃时,仍然选择站起来再试一次。
美,是可以被感受的力量
以前我觉得“美”是很遥远的事,是电视上的明星,是画册里的舞者。但学了舞蹈之后,我发现美其实很近。它可以是一个干净利落的跳跃,可以是一个温柔舒展的手势,也可以是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一次,我们去社区表演,观众是很多爷爷奶奶。跳完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说:“小姑娘,你跳得真美,让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我愣住了。我从来没想过,我的舞蹈能让人回忆起自己的青春。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原来艺术真的可以传递情感,可以连接人心。舞蹈不只是动作的组合,它是一种语言,一种不需要说话就能让人感动的语言。
老师告诉我们:“舞蹈的核心素养,不只是技术,更是对美的感知和表达。”我们开始学习如何用表情传递情绪,如何用身体讲述故事。跳欢快的舞时,我们要笑得灿烂;跳抒情的舞时,眼神要温柔。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传递“美”。
舞蹈,是一面镜子
回过头看,舞蹈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几个动作或几场演出。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怯懦、急躁、自我怀疑,也照见了我的坚持、合作、成长。
它教会我,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面对挑战中建立起来的;
它让我懂得,团队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彼此支撑、共同前行的关系;
它告诉我,真正的进步,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里;
它让我体验到,美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小学的这几年里,我跳过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每一次起舞,都是一次与自己的对话。我不再问“我跳得好不好”,而是问“我有没有享受这个过程”。
舞蹈之外,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谈论“核心素养”。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但通过舞蹈,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它的含义。它不是试卷上的分数,不是背诵的知识点,而是那些看不见却深深影响一个人的能力——比如自信、合作、坚持、审美。
我们的教育,常常太注重“结果”。考试要高分,比赛要拿奖,表演要完美。但舞蹈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发生在过程里。是在一次次摔倒后爬起来,是在和队友磨合中学会倾听,是在反复练习中发现细节的美。
如果教育能多一些这样的“过程性体验”,也许孩子们会更愿意学习,更敢于尝试,更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
给正在学舞或想学舞的你
如果你也正在学舞蹈,或者犹豫要不要开始,我想告诉你:不要害怕自己跳得不够好。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投入,是否愿意在音乐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
你可以从每天五分钟开始,对着镜子练习一个动作;
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编一段小舞,录下来回看;
你可以在家里放一首喜欢的歌,自由地舞动身体。
舞蹈不是为了成为专业舞者,而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更快乐、更真实。
小学即将结束,我们的舞蹈课也快画上句号。但我知道,这段经历不会结束。它已经融入了我的性格,变成了我看世界的一种方式。
未来,我也许不会再天天跳舞,但我会记得那个在镜子前练习微笑的小女孩,
记得那群一起挥汗如雨的伙伴,
记得那位总说“再试一次”的老师,
记得那些用身体讲述的故事。
舞蹈,让我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说话”。
它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节奏,人生处处都可以起舞。
而这份节奏,会一直陪伴我,走向更远的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任教员 暨南大学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 张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 仁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本科旅游管理 研究生数字经济
- 颜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武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类
- 陈教员 青海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陈教员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语文
- 周教员 石河子大学 电子信息
- 李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关系
- 吴教员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