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高新区数学特色小学:当数学成为孩子眼中的“探险游戏”

高新区数学特色小学:当数学成为孩子眼中的“探险游戏”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18
高新区数学特色小学:当数学成为孩子眼中的“探险游戏”

最近总有家长问我:“高新区那所数学特色小学,是不是天天刷题?孩子受得了吗?”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同样的疑虑。毕竟“数学特色”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点“高压”,仿佛走进校门就得一头扎进公式和试卷堆里。

但当我真正走进这所学校,和老师聊、和家长谈、甚至翻了翻孩子们的作业本后,我的想法彻底变了——这里的孩子,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

先说个印象最深的事。二年级的小朋友学“长度单位”,老师没在教室里讲米、分米、厘米,而是直接带着全班冲到了操场上。每人手里一把卷尺,任务是:量出跑道一圈到底有多长。有的孩子趴在地上一节一节地量,有的用脚步估算再换算,最后全班汇总数据,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测量结果略有不同。

这不是在做题,这是在做“小科学家”。

再比如四年级的“统计”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调查校门口三家奶茶店的工作日下午销量。孩子们分组行动,有人负责蹲点记录,有人设计调查表格,回来后用Excel整理数据,画出柱状图和折线图。有家长笑着说:“我家孩子现在路过奶茶店都忍不住数人头,说是‘在收集数据’。

”这种教学方式,把数学从课本里“放”了出来,让它活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你可能会问:这样上课,基础能打牢吗?其实,正是这种“动手+动脑”的模式,反而让知识点记得更牢。有个孩子用乐高搭了一个正方体模型,作业本上写着:“我数了,正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不是老师告诉我的,是我一块一块拼出来发现的。”你看,知识不再是背下来的,而是“长”出来的。

这所学校最让我意外的一点是:数学课时,其实比语文还少。我看了课表,每周语文多出两节。那“数学特色”体现在哪儿?答案是——融合。他们不把数学当成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让它和其他科目“串门”。

举个例子,五年级有一次跨学科项目,主题是《假如我是圆周率》。数学老师先讲π的来历,从古希腊到中国古代的割圆术,讲得生动有趣;语文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写一篇“第一人称”的作文,让学生以π的口吻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美术课上,孩子们用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创作抽象画,有人把π的小数位变成彩色波浪,有人设计出“π主题T恤”。一个知识点,串联起三门课,孩子不仅记住了π≈3.14159,更理解了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体育课也没落下。跳大绳时,老师要求每组记录跳了多少次,然后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折返跑训练中,学生要记录自己每趟的时间,画出速度变化曲线。有次我路过操场,听见体育老师说:“注意你的加速度!别只顾着跑,想想怎么优化路线。”——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了,这是在培养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说到老师,我原以为数学特色学校的老师可能都是一板一眼的“学术派”,结果完全相反。去年区里教师技能大赛,这所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包揽了前三名。但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隐藏技能”:有个男老师周末带航模社团,用飞行轨迹讲角度和速度;

一位女老师是烘焙达人,她教孩子做蛋糕时,会让他们自己计算材料配比,比如“如果配方是6人份,现在要做给24个人吃,所有原料要乘以几?”;还有个95后老师是B站的数学魔术up主,视频里用扑克牌表演“猜数字”魔术,背后其实是二进制原理。有家长调侃:“这哪是小学老师,简直是斜杠青年孵化基地。”

更打动我的是他们的作业批改方式。不是冷冰冰的“√”和“×”,而是一句句带表情包的对话。有个孩子把“3.5×4”算成“12”,老师在旁边画了个流泪猫猫头,写:“小马虎又上线啦,再检查下第三步?”还有个学生解方程漏了移项变号,老师画了个戴眼镜的狐狸,说:“这一步像不像偷偷藏了符号?快找出来!

”这种批改,不是在纠错,而是在和孩子“聊天”。难怪有学生说:“我最喜欢发作业本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老师又写了啥有趣的话。”

这所学校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闯关升级制”。他们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拆成三个难度:青铜、白银、黄金。比如“解方程”这一章,青铜关卡是简单的加减法方程,白银是带括号的,黄金则是应用题。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从哪一关开始。

有个四年级的男孩跟我说:“上次考试我没及格,特别难过。但老师没批评我,而是让我从青铜题开始重新闯关。我一道一道做,每过一关就在表格上贴一颗星。现在我已经冲到白银了,等下周就能挑战黄金!”这种设计,让学习变成了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

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也能找到成就感,而学得快的孩子也不会觉得“吃不饱”。

课后服务也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托管写作业”。他们有个“数学游戏角”,每天放学后人满为患。里面有24点扑克牌挑战赛,有数独迷宫,还有用编程机器人完成指定路线的比赛。有个家长告诉我:“我家孩子以前最讨厌算加减法,为了能参加机器人比赛,现在主动要求练三位数加减,说‘不练好算不准,机器人就走偏了’。

”你看,当学习和兴趣挂钩,孩子自然愿意投入。

很多人以为数学特色学校会牺牲其他活动,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一年四季都有“数学主题节”。春天是“数学嘉年华”,跳蚤市场被改造成“经济学实践课”——每个摊位要定价、找零、计算利润,甚至还要考虑“最优摊位布局”;

秋天是“图形艺术节”,学生用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设计班服,还有人用对称图形剪出窗花,挂在教学楼走廊里,整个校园像一场几何展览。

最热闹的是每年12月的“π日”。这一天,学校不搞背圆周率比赛,而是办“数学美食集市”。所有商品价格必须带小数,比如“π元三明治”(3.14元)、“半径饼干”(2.5元),付款时不能用手机扫码,必须心算找零。

去年有个五年级的孩子,用20块钱换了五样东西,最后还倒赚了3块2,因为他巧妙利用了“凑整”和“反向计算”,成了全校的“速算小英雄”。校长笑着说:“我们不要求孩子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但我们希望他们知道,数学能让生活变得更聪明。”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担心这种学校会不会太“卷”,但走了一圈下来,发现这里的氛围出奇地轻松。孩子们脸上没有疲惫,反而充满好奇和兴奋。他们在树叶上找黄金比例,在奶茶店门口数人流,在跳绳时算平均值——数学不再是试卷上的符号,而是他们观察世界的一副“眼镜”。

有次开放日,我看到一个小姑娘举着一片银杏叶跑向老师:“老师!我量了这片叶子的周长是38厘米,如果它是个圆形,直径大约是12.1厘米,那它的面积是不是就接近114平方厘米?这算不算黄金比例?”老师蹲下来,笑着问:“你觉得呢?我们可以一起算算看。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所学校墙上那句话的含义:“数学不是跑道,而是看风景的眼睛。”

是啊,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吗?当一个孩子开始主动用数学去解释一片叶子的形状、一个奶茶店的生意、一场跳绳比赛的成绩时,他已经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了。他在用数学理解生活,也在用生活理解数学。

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它教了多少难题,而在于它让孩子相信:数学不是用来“熬”的,而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怕”的,而是用来“发现”的。它没有把数学变成一座高墙,而是打开了一扇门,让孩子自己走进去,看见里面藏着的光。

如果你也在为孩子选学校,不妨问问自己:你希望他将来面对数学时,是皱着眉头说“我不会”,还是眨着眼睛说“我试试”?前者只需要刷题,后者却需要被点燃。而在这所学校,我看到了那种“点燃”的火光。

它不在成绩单上,而在一个孩子举着树叶问“这是黄金比例吗?”的眼神里;

它不在考试排名里,而在一场用π定价的美食集市的笑声中;

它不在厚厚的练习册里,而在一个乐高正方体拼出的12条棱上。

数学,本该如此生动。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陈教员 北京电影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2. 毕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熊教员 四川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4. 尚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 张教员 昆明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全科)
  6. 银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网络与新媒体
  7. 陈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能源动力
  8.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9. 陈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