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不好?十件事你必须现在做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9】
你每天背单词、刷题、记语法,可开口还是卡壳,听力像听天书,写句子满是中式表达。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方法错了。英语不是做题的科目,是用嘴巴练出来的技能。下面这十件事,不讲道理,只讲怎么做。
1. 先把音发准,别等“以后”
别再听“先背单词再练发音”了。你听不懂,是因为耳朵没被训练过;你不敢说,是因为嘴没形成肌肉记忆。选一段30秒的英语原声,比如BBC Learning English的日常对话,反复听,一句一句跟读。听三遍,模仿三遍,录下来,对比原音。差在哪?是尾音没爆破?是连读没连?是重音放错了?一个音一个音纠。
每天15分钟,坚持两周,你会发现,原来“th”不是“s”,“will you”不是“willyou”,而是“willya”。
2. 录音是你最好的老师
别指望老师能天天纠正你。录音不会累,不会嫌你差,不会打断你。每天挑一段1分钟的音频,不看文字,先听三遍,再听一句,停,跟一句。直到你听不出自己和原音的区别。用手机录下来,放给朋友听,问:“像不像母语者?”别怕难听,难听是进步的起点。三个月后,你回听第一段录音,会笑出声——那是你成长的证据。
3. 背短文,别背单词表
单词是砖,句子是墙。背5000个单词,不如背熟50段真实对话。选一本《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从第1课开始,背到第96课。不要求一字不差,但要求能脱口而出,语气自然,节奏流畅。背完一段,关上书,站着,对着镜子讲一遍。讲错?重来。讲到像在讲自己家的事,才算过。这些句子,是你未来开口的弹药库。
4. 每天说5分钟,比每周学2小时强
你不是没时间,是没用对时间。等公交时,复述昨天背的段落;洗碗时,用英语自言自语:“I’m washing the dishes. The water is hot.” 上厕所时,想今天要吃什么,用英语说出来:“I want eggs and toast.” 不用写,不用查,就用你会的词。
一天5分钟,一年就是3000分钟。这比你考了10次四级,还管用。
5. 一套教材,啃透为止
市面上教材千千万,但真正有用的,是那本你翻烂了的。别今天看《新概念》,明天刷《剑桥雅思》,后天追《VOA慢速》。选定一本,从头到尾,听、读、背、默、讲,五遍以上。第一遍听懂,第二遍跟读,第三遍背诵,第四遍默写,第五遍脱口而出。你不需要懂所有教材,你需要精通一本。
6. 别再做选择题了
选择题训练的是识别能力,不是表达能力。你选对了,不代表你会说。每天留出20分钟,不做题,只开口。看图说话:这张图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嘛?为什么笑?用英语讲出来。听一段新闻,复述大意。哪怕只有三句话,也必须说完整。语言不是选出来的,是说出来的。
7. 说错,就接着说
你怕说错,怕别人笑,怕丢脸。可母语者小时候说错“goed”、“eated”,没人笑话他们,因为他们没在“学英语”,他们在“用英语生活”。你开口说错一次,进步一次。说十次错,你比别人多练了十次。别等“准备好了”才说。你现在说,就是最好的时机。
8. 碎片时间,就是你的训练场
通勤、排队、走路、等饭,这些时间不是“浪费”,是你的私人语言实验室。打开音频,不看字幕,只听。听懂一句,就停,复述一句。听不懂,就再听。重复三次,还是不懂?查词,再听。每天积攒30分钟,一个月就是15小时。这15小时,能让你的听力从“猜”变成“听清”。
9. 用英语想事,别翻译
你脑子里总在想:“这句话中文怎么说?”这是最大的陷阱。想“我饿了”,别想“我”“饿”“了”怎么翻译成英语。
直接想:“I’m hungry.” 想“今天天气不错”,别翻成“The weather is good today”,直接想:“It’s a nice day.” 把英语变成你思考的工具,而不是翻译的桥梁。你用英语想得越多,它就越像你的母语。
10. 带着目标学,别为考试学
别再说“我要过四级”“我要考雅思”。这些是别人给你定的目标。你得有自己的理由:我想看懂《老友记》不靠字幕;我想在机场问路不靠手势;我想和外国朋友聊电影,而不是点头微笑。目标越具体,动力越真实。你不是为了分数学英语,是为了能自由地和世界说话。
英语不是学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你不需要天赋,不需要名师,不需要报班。你只需要:每天开口,每天录音,每天纠错,每天坚持。
不求快,但求稳。
不求多,但求真。
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变了——
不是会说英语了,
是敢说英语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大家都在看
- 陈教员 贵阳学院 汉语言文学
- 吴教员 北京大学 药物制剂
- 张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类
- 夏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 梁教员 重庆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 冉教员 清华大学 应用经济学
- 孙老师 大学讲师 应用经济学
- 郑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苏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