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一定看看: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一定看看: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7-07-07
一定看看: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近些天,网上布满了各种高考“状元”采访实录。这些文章小编一连看了好几夜,省状元、市状元、单科状元……把这几年的不少“状元”都研究了一遍。小编从68个“状元”身上,总结了值得借鉴的10大教育启示,或许能给更多父母一些启发。

 

 

  01    
学霸也离不开爱的滋养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

“妈妈与备考中的儿子约定,每晚睡前都要‘爱的抱抱’,互道‘晚安’”。

“在大洋彼岸的我,依然会常常怀念全家人围桌吃饭的情景,在那种朋友式的交谈中,我可以畅所欲言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那是每天最轻松最温馨的时刻。”

采访中,99%的孩子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 启示:有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在安全中,孩子就能探索。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纠正不良。”

 

 

  02    
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2014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董吉洋曾说,享受学习才是最高境界。
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我们思考。

采访中,理科状元们往往都热衷逻辑与推理,做个生化实验像是他们眼中的游戏;而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一。

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习惯则源于父母在幼时的启发:一位状元的妈妈说,“很小的时候老师布置的日记或者作文,如果是一件事,我们就会真的带孩子去做;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 启示:我们无法逼孩子学习,却可以培养孩子对思考的兴趣。

 

 

  03  
他们爱学习,也爱生活

生活中,烦了就画画,累了就听歌,压力大就去跑步……在谈到如何面对压力时,所有的状元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的小爱好。

而在校园里,他们也不是只出现在课桌前的“好学生”,班级活动组织者、社团红人、校园歌手、班服设计人……他们说“考分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在学校收获知识以外的东西,会更美好”。

☞ 启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04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采访中,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说得更多的却是爸妈行动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 启示:对孩子说点什么,不如去做点什么。

 


  05    
学会放手

在聊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状元爸妈们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回忆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五岁的时候,天气很热,想要喝饮料。妈妈给我钱,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就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二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回顾这一路,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 启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孩子才能不断长大,独立,超越父母。

 


  06    
因材施教

在采访中,我也看到了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却因为用对了人,并没有遭来孩子的反感。

广东状元张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对此,爸爸早已察觉,他清楚地知道孩子不需要再从他的赞美中获取自信,所以就义不容辞地扮演起了“严父”的角色。

“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也许他的方法看上去和不少教育专家推崇的‘赞美式教育’背道而驰,但我却觉得很适合我。”

☞ 启示: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必须针对孩子自身特点,灵活运用。

 


  07    
阅读经典,培养语感,拓宽思维

腹有诗书气自华,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

不可否认,阅读确实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在文中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而阅读的培育也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婧妍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

☞ 启示: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更是理解人生的途径。

 


  08    
题不在多,在于总结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

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北京状元梁思齐说,平常自己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

做题不在量在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 启示:比起死读书、傻做题,善于总结,找到方法,才是获得高分的金钥匙。

 

 

  09    
作息规律,热爱运动

这点虽然很简单,但我却觉得特别重要。也许正是由于学习中并不崇尚“题海战术”,采访中98%的状元都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保证充分睡眠,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运动。

学习是场持久战,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能撑过12年。

☞ 启示:从小培养孩子规律作息,运动习惯,将令孩子受益终生。

 

 

  10    
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起分数,父母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这句话几乎代表了采访中大部分状元爸妈们的心声。比起分数,爸妈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看了以上这么多共同点,相信家长们已经有了一些启发和思考。其实,无论孩子是否能成为高考状元,我们家长的目的从来都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帮到我们实现这个目的!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苏教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2. 蔡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3. 杨教员 华中农业大学 应用化学
  4. 刘教员 首都医科大学 法律 建筑设计
  5. 刘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智能设计
  6. 多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安全工程
  7. 周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师范)
  8. 于教员 北京大学 教育学
  9. 郭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
  10. 陈教员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