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语文文言虚词“而”实用用法清单

语文文言虚词“而”实用用法清单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0
语文文言虚词“而”实用用法清单

文言文里,“而”字出现频率极高,但它的用法灵活多变,学生常因混淆而丢分。掌握它,不靠死记,靠理解语境。以下是“而”在真题中常见的七种用法,每种都配课文原句,直接对应考试内容。

一、并列关系:两个动作或状态并存,不译或译“又”

“而”连接两个性质相近的成分,前后对等,语气平稳。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这里的“六跪”和“二螯”都是螃蟹的身体结构,不是先后发生,也不是因果,只是并列描述。翻译时,直接说“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子”即可,不必加“又”。

考试中,若看到“名词+而+名词”“形容词+而+形容词”,优先考虑并列。

二、递进关系:后项比前项更进一步,译“而且”“并且”

“而”连接的内容,后一句比前一句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博学”是基础,“日参省”是持续的自我反思,明显更深入。翻译成“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反省自己”,逻辑才通。

这类句式常出现在评价人物或强调行为习惯的段落中,是高频考点。

三、承接关系:动作按时间顺序发生,译“就”“接着”

前后两个动作有先后顺序,中间没有转折或修饰,是自然衔接。

例: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先“舍汝”,后“旅食”,动作连贯,时间上紧接。翻译成“于是离开你,到京城谋生”,自然流畅。

注意:如果两个动作之间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或逻辑跳跃,就不是承接。

四、转折关系:前后意思相反或矛盾,译“但是”“却”

这是“而”最常考、也最容易错的用法。前后语义对立,语气有转折。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取于蓝”是原料来源,“青于蓝”是结果超越,形成对比。翻译成“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这类句子常出现在对比论证中,比如“勤奋却无果”“聪明而不自律”,是出题人最爱设置的陷阱。

五、假设关系:提出条件,译“如果”“假如”

“而”引出假设前提,后文是结果或推论。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意思是“你们如果真有这个意愿,就跟着我的行动走”。

这里的“而”相当于“如果”,后面是建议或命令。现代汉语中类似“你要是真想学,就别拖延”。

考试中,若句首出现“而”+主语,后接“可也”“则”“当”等词,大概率是假设。

六、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而”前面是修饰成分(时间、方式、状态),后面是中心动词,二者是修饰关系,不是并列或转折。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终日”是“思”的方式,“而”连接“终日”和“思”,不改变语义,只起语法衔接作用。翻译为“我曾经整天思考”,不用加“地”或“而”。

这类结构常被误判为并列或承接。判断方法:去掉“而”,句子是否依然成立?“终日思”成立,说明是修饰。

七、因果关系:前因后果,译“因而”“所以”

“而”连接原因与结果,虽不直接写“因为……所以”,但语义上是因果。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悔”的原因是“随之”,“随之”导致“不得极夫游之乐”。翻译时要补出因果:“我因此后悔,因为跟着他们,没能尽兴游玩。”

这类用法在议论文中常见,是作者表达反思或结论的关键连接词。

实战技巧:

1. 看位置:若“而”在句中,连接两个完整分句,大概率是转折、递进、因果;若在动词前,修饰成分后,多为修饰。

2. 看语义:先判断前后内容是否对立(转折)、是否递进(更进一步)、是否顺承(时间先后)、是否条件(如果……就)。

3. 看翻译:尝试去掉“而”,看句子是否通顺。通顺多为修饰;不通顺,再判断逻辑关系。

4. 常考句式汇总:

- 并列:A而B(名词/形容词并列)

- 递进:A而更B(程度加深)

- 承接:A而B(时间顺序)

- 转折:A而B(语义相反)

- 假设:而+主语+可/则/当

- 修饰:状语+而+动词

- 因果:前因+而+后果

不要背口诀,要练语感。每天精读三句带“而”的文言文,划出结构,翻译一遍,一个月后,看到“而”字,心里自然有判断。

文言虚词不是玄学,是语言逻辑的体现。掌握“而”,就是掌握古人说话的节奏。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