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三语文提分,别只埋头刷题,这五件事做对了,分数自然上来

初三语文提分,别只埋头刷题,这五件事做对了,分数自然上来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0
初三语文提分,别只埋头刷题,这五件事做对了,分数自然上来

初三的语文,不是靠背几篇范文、记几个成语就能提分的。很多孩子每天抄写生字、背诵古诗,考试时还是错字连篇,阅读题答不到点上,作文写得像流水账。问题不在努力不够,而在方法不对。真正能提分的学生,都懂这五件事。

第一,字词别死记,要会用。

“拮据”写成“拮据”,“烦躁”写成“烦燥”,这种错误不是粗心,是没真正理解。一个字怎么用,要看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搭配的对象、表达的情绪。比如“嘹亮”和“响亮”,前者常形容歌声、号角,后者泛指声音大。光背拼音和写法没用,得在语境里反复碰。

建议每天挑三个易错词,不抄写,而是自己造三个句子,写出来、读出来、改出来。一个月后,你再看,错字率自然降下来。古诗文名句也一样,别光背“先天下之忧而忧”,要问:范仲淹为什么这时候写这句话?他当时在哪儿?朝廷发生了什么?理解了背景,默写时就算记不清原句,也能根据意思推出来。

第二,课本是根,课堂是苗。

很多学生觉得课本太简单,课外资料才重要。其实中考80%的考点都藏在课本里。文言文里的“之”“其”“以”,现代文里的修辞手法、结构安排,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透的。你上课走神,课后刷十套卷子,也补不回来。关键是把课堂讲的,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

比如老师讲《背影》里“攀”“缩”“倾”三个动词的妙处,你下次读《散步》里的“分歧”“信服”,就主动去挑动词。读《故乡》时,想想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是不是和《孔乙己》里的“笑”有相似的写法?这种对比,不是为了答题,是为了让你的眼睛学会看文字背后的结构。课本读熟了,课外文章再难,你也能看出门道。

第三,阅读题别猜答案,要找依据。

阅读题不是语文课的“猜谜游戏”。很多学生一看到“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就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这种答案,老师一眼就看出是套话。真正得分的答案,是从文中找出来的。

比如一篇散文写母亲在灯下补衣服,写“针尖在布上轻轻一挑,线头就断了”,你不能只说“表现了母亲的辛劳”,要说“‘轻轻一挑’说明动作小心,‘线头就断了’暗示针线老化,反映生活拮据,也隐含孩子对母亲不易的体谅”。每一个词,都是线索。答题时,先标出原文相关句,再用自己的话转述,别用模板。

中考阅卷是按点给分,你答出三点,每点有原文支撑,就比你写一大段空话得分高。

第四,作文不靠背范文,靠有东西可写。

现在孩子写作文,开头永远是“人生如路”,结尾必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内容不是“妈妈送伞”,就是“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这些素材,老师看了十年,早就麻木了。真正打动人的是你自己的细节。你有没有在清晨六点的菜市场,见过卖豆腐的老奶奶,把碎豆腐一块块捡起来,装进小袋,免费送给流浪猫?

你有没有在放学路上,听见两个老人用方言争论“今年的梅雨是不是比往年长”?这些事,不轰动,但真实。写作文前,先问自己:这件事,我亲眼见过吗?我动过感情吗?如果答案是“没有”,就别写。与其写十个假故事,不如把一个真实经历写透。细节越具体,情感越真实。

不要求文采华丽,只要求你写得像在跟朋友讲一件你记得清清楚楚的事。

第五,语文不在课本里,在生活里。

中考语文越来越看重“你对世界的感知”。你不知道“非遗”“乡村振兴”“数字鸿沟”这些词,不代表你语文差,但如果你连“本地的龙舟赛为什么选在端午”“老城区的骑楼为什么有拱廊”都答不上来,那你的语文就缺了根。

每周抽半小时,看本地新闻,读一读《本地志》里的一段记载,或者和长辈聊一次“你小时候上学要走多久”。这些不是为了答题,是为了让你的眼睛和耳朵,重新对语言敏感。语文不是知识,是感受。你对生活越有观察,越能读懂文字背后的温度。

一篇写“家乡味道”的作文,有人写“妈妈做的红烧肉”,有人写“巷口阿婆卖的糖藕,糖浆是用甘蔗渣熬的”,哪个更打动人?不用多说。

初三的语文,拼的不是谁背得多,而是谁看得细、想得深、写得真。

别再指望押题、背模板、刷题海。你每天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写”,多记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多和家人聊一次方言里的老话,你的语文,就在悄悄变强。

分数,是结果,不是目标。你真正学会用语言理解世界时,它自然就来了。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