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读懂一首古诗,从读懂一个“人”开始

读懂一首古诗,从读懂一个“人”开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29
读懂一首古诗,从读懂一个“人”开始

孩子坐在书桌前,盯着一首唐诗,眉头紧锁:“老师说要分析意象,可我连诗里写的啥都没搞懂。”这场景,很多家长都见过。古诗不是文字游戏,它是一扇门,门后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某个雨夜、某座山头、某条江边,用几个字,把心里的孤寂、思念、不甘,轻轻摊开给你看。

我们总说要“鉴赏形象”,可什么是形象?不是术语堆砌,不是背下“孤雁”代表离愁、“柳枝”象征别离。形象,是诗里那个在黄昏里望乡的人,是那个等朋友等到灯花落尽的少年,是那座沉默却比人更懂他的山。

先别急着背“意象”“意境”这些词。打开一首诗,第一件事,是问:这个人,怎么了?

比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题目里“大庾岭”三个字,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在哪。可一千多年前,那是流放者的终点。岭南在当时是瘴气弥漫、人烟稀少的边地,去那里,等于被判了政治死刑。诗里说“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十月的雁群,飞到这儿就掉头了,可诗人呢?他还在往前走,没有回头路。

一个“殊未已”,四个字,比哭喊还重。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江面静得像死了,潮水退了,却不是清爽的退,是无力的退。树林昏暗,瘴气不散,连阳光都进不来。这不是写景,这是写心情。他看不见明天,也看不见归途。所以“何日复归来?”不是问句,是绝望的叹息。他连自己能不能活到回去那天,都不敢想。

一句“应见陇头梅”,更狠。他不是在盼梅花开,是在用一个典故,给自己一点假想的温暖。南朝陆凯曾折一枝梅花,托驿站的人带给远方的朋友,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宋之问呢?他连送信的人都没有。他只能想象:明天站在岭上望家的方向,或许能看见一枝梅——可那梅,是他心里长出来的,不是真的长在岭上。

读懂了这些,你才明白,这首诗不是在写风景,是在写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如何用最克制的语言,说出最深的痛。

再看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声、蛙鸣,热闹得像过节。可下一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热闹突然被掐断。朋友没来,夜深了,他一个人,闲敲棋子,看灯花一粒一粒落下。没有抱怨,没有怒骂,只有“闲敲”两个字。可正是这种“闲”,让人心里发慌。

他不是在等朋友,他是在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雨声越响,蛙叫越密,他的孤独就越安静,越深。

这就是中国诗的厉害之处。它不喊“我好孤独”,它让你听见灯花落下的声音。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一样。“众鸟高飞尽”,天上的鸟全飞走了,连一片云都懒得陪他,慢慢飘远。“孤云独去闲”——“闲”字最妙。云不是急着走,它是“闲”着走的,好像连云都觉得,这人不值得多留。可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不求人懂,他把山当朋友。山不会说话,不会走,不会背叛。

它就在那儿,沉默,但不离。

这首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十年后。他曾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才子,如今被放逐,无人问津。他没写“朝廷负我”,没写“世人皆浊”,他只写了一座山。可你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因为他把整个盛唐的失落,藏在了一座不会动的山里。

怎么答主观题?别想着套模板。“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这种话,阅卷老师一天看几十遍,早腻了。

你得说出人话。

比如问:“‘闲敲棋子落灯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别答“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太浅。

你可以说:“诗人等的人没来,雨声和蛙鸣把夜晚撑得很满,可他的心里,却空得能听见灯花掉在地上的声音。他不是在等朋友,是在等一种被记住的感觉。棋子敲得慢,不是因为悠闲,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事,能让他觉得,自己还活着。”

再比如问:“《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为什么说‘只有敬亭山’?”

别答“因为山是永恒的象征”。

你可以说:“李白见过太多热闹的场面,听过太多奉承的话。可那些人,转身就忘了他。山不会说话,也不会变。它不夸他,也不嫌弃他。他坐在这里,山就在那里。这种不离不弃,比任何人的拥抱都真实。”

古诗鉴赏,不是考你记住了多少术语,是考你能不能看见诗里那个人,能不能听见他没说出口的话。

家长别逼孩子背“意象大全”。你带他读一首诗,问:“你觉得,这个人,现在心里在想什么?”然后,安静地听他说。他可能说得不专业,但只要他能说出“他很孤单”“他不想回家”“他怕没人记得他”,那他就已经摸到了古诗的门。

我们教孩子读诗,不是为了高考多拿两分。是为了让他们在某一天,面对自己的失落、孤独、沉默时,能从一千年前的诗句里,找到一句:“原来,我也不是一个人。”

诗不在课本里,诗在人心里。

当你读懂了一个人的沉默,你就读懂了整个时代。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杨教员 长春师范大学 数学专业
  2. 张教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
  3. 丛教员 北京印刷学院 视觉艺术与出版设计
  4. 肖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工程
  5. 任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新闻传播
  6. 白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7. 赵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
  8.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应用统计
  9. 高教员 上海理工大学 英语
  10.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