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怎么上得让学生眼睛发亮?一位老师的真实改变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7】
我曾以为,讲清楚细胞分裂、光合作用、遗传规律,就是教好了生物。直到一次期中考试后,班上二十多个学生在试卷背面悄悄写:“老师,这课太闷了,我们记不住,也不想记。”
那张纸条让我睡不着。不是因为学生考得差,是因为他们连“为什么学”都没想明白。
那之后,我参加了国培生物研修。没有华丽的PPT,没有专家喊口号,但有三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门课。
第一,别只讲课本,讲人。
课本上写“DNA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我以前就念一遍,画个图,完事。
研修时,一位老师带我们读了1953年《自然》杂志的原始论文。她说:“你们知道吗?沃森当时25岁,克里克37岁,一个物理系转来的,一个没拿过生物学学位。他们靠搭模型、拼纸片,用了不到两年,推翻了当时主流的三螺旋理论。”
我回学校后,没直接讲结构。我让学生分组:一组用彩泥捏DNA,一组查当年的实验记录,一组模拟“如果当时他们错了,今天会怎样”。
没人喊无聊。有个平时总低头的学生,突然举手:“老师,他们是不是也怕被别人笑?毕竟谁会相信两个‘外行’能解开生命密码?”
那一刻,我知道,学生不是记不住,是没被点燃。
第二,实验不是演示,是冒险。
过去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我提前配好蔗糖溶液,学生按步骤滴一滴,显微镜下看一眼,填表,下课。
研修时,我们被要求设计一个“失败的实验”。
我照做了。我让学生自己选浓度:0.1%、0.5%、1%、5%的蔗糖液,各自滴在洋葱表皮上,观察不同时间的变化。
结果呢?有人用5%的,细胞全死了,显微镜下一片灰黑。有人用0.1%,啥也没变。
一个学生急了:“老师,是不是我滴多了?”
我说:“你先别改,把过程写下来,明天我们对比谁的‘失败’最有意思。”
第二天,全班吵起来了。有人发现0.5%时细胞皱得最明显,但1%的细胞过了十分钟才开始收缩。有人提出:“是不是温度影响了扩散速度?”
我没教他们答案。他们自己查了渗透压公式:
\[ \Pi = iCRT \]
然后用手机计算器算不同温度下该用多少浓度。
那堂课,没人看手机。
第三,作业不写在纸上,写在生活里。
以前布置作业:“画出人体血液循环图,标注各血管名称。”
现在,我让学生做一件事:
“回家观察你家养的绿植,连续三天,记录它什么时候叶片下垂,什么时候恢复。如果没养植物,去小区里拍三棵不同树的叶子,拍它们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样子。”
有人拍了阳台的绿萝,说:“早上它挺得直,中午耷拉了,晚上又立起来。”
有人拍了楼下樟树,说:“阴天叶子颜色深,晴天发亮。”
我让他们用手机拍视频,配上自己的观察笔记,发到班级群。
没人交“标准答案”。但有人写:“原来植物也会‘喘气’。”
有人问:“那我爸妈每天早上浇花,是不是害了它?”
我回:“你去查查,植物根系在什么湿度下最活跃。”
一周后,班上有五个学生带了土壤湿度计来学校,说想测测家里花盆的数值。
我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问题的点燃者。
我不再问:“这个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我开始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家的绿萝总在下午蔫?”
“为什么你感冒时,扁桃体肿得像两颗小核桃?”
“为什么你爸的血压计上总显示‘高压130’,而不是120或140?”
这些不是考题,是真实的生活疑问。
学生开始自己找答案。有人去查《生理学基础》,有人翻《家庭健康手册》,有人在B站看医学科普视频。
我不再担心他们记不住“主动运输”“渗透压”这些词。因为当他们发现,这些词能解释妈妈的降压药为什么不能乱吃,解释为什么自己熬夜后眼皮肿,他们自然会去记。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不再追求“讲完一章”“做完一套卷”。
我追求的是:下课铃响了,有人还坐在座位上,翻着手机里的科普视频,说:“老师,明天我们能再聊聊这个吗?”
去年期末,班上有三个学生选了生物竞赛。
他们没问我“怎么背”,他们问我:“老师,你觉得CRISPR技术能不能用来治疗遗传病?有没有伦理风险?”
我没有立刻回答。
我让他们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如果我能编辑一个基因,我会改什么?为什么?》
有人写:“我想改掉我奶奶的阿尔茨海默病基因,但怕以后有人用它选‘聪明孩子’。”
有人写:“我想让水稻多吸收二氧化碳,这样冬天我奶奶家的暖气费能少点。”
这些答案,课本里没有。
但它们,比标准答案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我不是在教生物。
我是在教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他们不是在背知识点。
他们是在学习,如何提问,如何怀疑,如何用证据说话。
这,才是生物课该有的样子。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韩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
- 张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刘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林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陈教员 湖北民族大学 化学
- 張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化学
- 张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科学
- 任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谢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