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百天,别让情绪拖垮了努力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17】
春节一过,高三教室里的空气就变了。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更密了,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老师讲题的语速加快,家长的问话从“吃得好吗”变成了“这次月考排第几”。没人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最后一百天,不是冲刺,是孤军奋战。
很多孩子这时候开始觉得累。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里的沉。明明每天学到半夜,可一合上书,脑子里像被风吹过的沙地——什么都没留下。做过的题再拿出来,还是错;背过的知识点,一考试就卡壳。不是不努力,是越努力,越慌。
这种状态,有人叫它“高考复习综合症”。听起来像病,其实不过是人面对巨大压力时的正常反应。它没有病毒,却比病毒更难治。因为它不藏在身体里,藏在心里。
最常见的是两种情绪:一种是急,一种是浮。
急的人,总觉得自己慢了。别人刷了五套卷,自己才三套,心里就慌。看同桌翻着一本厚厚的真题汇编,自己手里的练习册就显得单薄。他们熬夜到两点,第二天早上眼皮打架,却不敢睡。怕睡多了,就落后了。可越是这样,越记不住东西。大脑不是机器,不是越转越快就越高效。
它需要休息,需要消化,需要时间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浮的人,恰恰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啥都会了”。三角函数、导数、文言虚词、历史时间轴,全背过,全做过。题目一摆出来,心里先冒出一句:“这题我见过。”于是跳着看,粗略算,选个看起来顺眼的答案。结果一考试,基础题丢分,中档题卡壳,难题根本没碰。不是不会,是没真懂。
知识点像贴在墙上的海报,看着熟悉,一碰就掉。
急和浮,常常轮流出现。前期怕赶不上,急得睡不着;后期觉得差不多了,浮得飘在半空。等发现不对劲,时间已经不多了。
怎么破?
别指望一剂药丸能治百病。真正的办法,是每天做一点小事,慢慢把心稳下来。
第一,别和别人比进度。
你刷了十套卷,他刷了十五套,那又怎样?你能把一套卷子吃透,比囫囵吞下十套有用得多。每天晚上花十分钟,问自己:今天哪道题让我真正想明白了?哪个知识点我以前以为懂了,现在才发现是错的?记下来。不需要多,一天一个,一个月就是三十个突破点。这些,才是你真正的底气。
第二,把“必须考上”换成“今天能学点啥”。
目标不是错的,但把它压在胸口,只会让你喘不过气。你不是为了“上清华”才学数学,你是为了解开一道函数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是为了“不辜负父母”才背历史,而是当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时,你心里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判断。
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今天弄懂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受力分析,明天理清一道文言文的虚词用法。完成一个,就在本子上画个勾。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看见:原来我今天,真的往前走了一步。
第三,别迷信难题、偏题、怪题。
有些老师喜欢讲“压轴题”,说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可你有没有发现,真正拉开差距的,往往是那些你本来以为“肯定不会错”的题?一道选择题,因为漏看了“不正确的是”四个字,丢了五分;一道计算题,因为单位没换,整题归零。这些错误,不是因为你笨,是因为你心浮了。冲刺阶段,不是练“多难”,而是练“多稳”。
把近五年高考真题里的基础题、中档题,再做一遍。不是为了重复,是为了确认:每一个公式,你都清楚它从哪来;每一个步骤,你都明白为什么这么写。
第四,允许自己有情绪,但别被它牵着走。
焦虑、烦躁、想哭、不想学,这些都不是软弱。它们是身体在提醒你:你太累了。这时候,别逼自己“必须振作”。可以放下书,出去走二十分钟,看看天空,听听风。可以和父母说一句:“我今天特别累,想安静一会儿。”不是认输,是给自己留口气。人不是机器,不能一直满负荷运转。偶尔停一停,是为了走得更远。
家长能做的,不是天天问“今天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今天有没有哪道题,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或者,“你最近睡得怎么样?”有时候,一句简单的关心,比一百句“加油”更有力量。
老师能做的,也不是一味加题、加课,而是告诉学生:你不是一个人在扛。你不是为了分数活着,你是为了解开这个世界的一道道谜题。高考不是终点,它只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独立面对复杂任务的练习。
一百天,拼的不是谁熬得最晚,而是谁最清醒。
有人每天刷题到凌晨,第二天上课打瞌睡,效率低下;有人六点起床,七点到校,中午休息半小时,晚上十一点准时关灯,第二天精神饱满,效率翻倍。不是时间决定结果,是节奏决定状态。
别怕慢。怕的是,你明明在跑,却不知道自己往哪跑。
别怕错。怕的是,你错了,却不敢回头看看为什么错。
这最后一百天,不是要你变成超人,而是要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在慌乱中,找到呼吸的节奏;在疲惫时,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每天比昨天,多懂一点。
当考卷发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悄悄走过了最暗的那段路。
那时候,你不需要别人说你厉害。
你心里清楚:我,没有辜负自己。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韩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
- 张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刘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 林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 刘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类
- 陈教员 湖北民族大学 化学
- 張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化学
- 张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科学
- 任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谢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