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实用方法:让学生记得住、用得上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26】
初中英语词汇量大、拼写长、生僻词多,学生背了忘、忘了背,是普遍现象。不是单词太难,而是教学方式太单薄。真正有效的词汇教学,不是让学生抄写十遍,而是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看见、听见、用上。
我在课堂上从不直接让学生背单词表。教“cook”和“cooker”时,我先展示两张图:一张是厨师正在炒菜,另一张是电饭煲、烤箱、微波炉等厨具。学生一眼就能看出:cook是人,cooker是东西。
接着我写句子:“He is a good cook. He has five cookers.” 学生读一遍,笑一下,记住了。不需要解释词性,不需要翻译,图像和语境自己说话。
单词教学的核心是“可感知”。一个词,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联想到画面,它就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脑子里的工具。教“bottle”时,我让学生带空水瓶来课上;教“sweep”时,我拿起扫帚在教室走一圈;教“frightened”时,我突然关灯,用手机放一声猫叫。学生不是在记单词,是在经历情境。
游戏不是点缀,是重复的引擎。每天课前五分钟,我用“单词接龙”:一个学生说“apple”,下一个必须说以“e”结尾的词,比如“orange”不行,“bottle”可以。接不上的,坐下,换人。五轮下来,二十个词反复出现,没人喊累。拼图法也有效:把单词拆成音节,印在卡片上,小组比赛拼出正确拼写。
学生抢着动手,拼错了自己改,比老师纠正十遍都记得牢。
顺口溜不是老土,是记忆的钩子。教“Wednesday”时,我教他们念:“Wed-nes-day,三的音,中间有‘nes’,别写成Wensday。”教“receive”时,说:“i before e, except after c.” 不用讲语法规则,一句口诀,三年不忘。
这些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是无数教师用过、试过、有效过的。
检查不是惩罚,是反馈的工具。我每天课前抽签查单词。把全班名字写在纸团里,班长随机抽三个,站起来就拼、就读、就造句。抽到谁,谁紧张,但没人抱怨。因为抽签公平,没人知道下一个是自己。抽中了,加分;没抽中,也不扣分。但全班都知道:你背了,就安全;你不背,迟早被抽到。
一个月后,全班背单词的人从不到一半,变成九成以上。
周考评用小组计分制。每组五人,一人不会,全组扣一分;三人以上全对,加两分。学生开始互相教:张三不会“necessary”,李四就教他:“ne-ces-sa-ry,四个音,两个s,别漏掉。”不是老师逼着学,是同伴推着走。合作不是口号,是生存策略。
不要迷信多媒体。PPT放得再花,不如一张手绘图。动画演示“run”“jump”“swim”,不如让学生站起来模仿。技术是辅助,不是替代。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动嘴、动手、动脑的时候。
词汇不是背出来的,是用出来的。学生背了500个词,却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那叫“单词库存”,不是“语言能力”。我要求每节课,每个学生必须用新学的三个词造句,写在纸上,交上来。不求语法完美,只要意思清楚。一周下来,全班能用新词表达想法的人,从30%升到85%。
别指望一次学会。一个词,第一次见,是印象;第二次用,是熟悉;第三次写,是掌握;第四次听别人说,是内化。重复不是机械,是节奏。每天五分钟,持续一个月,比考前突击三天强十倍。
学生不是不爱学,是学得没意思。不是单词太难,是我们讲得太干。只要让学生看见词的用途,听见词的声音,用出词的语气,他们自然会记住。
不用复杂理论,不用大数据分析,不用“核心素养”包装。只要做到三件事:用图,用游戏,用检查。每天五分钟,坚持一个月,词汇量自然涨,课堂气氛自然活。
别问学生为什么背单词,问他们:你昨天用这个词说了什么?如果他们能答上来,教学就成功了。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
- 姜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金融
- 夏教员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会计学
- zl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凝聚态物理
- 黄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机器人)
- 张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
- 张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 杨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吴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杨教员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