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期中后,家长能做哪几件实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8】
期中考试结束了,语文卷子发下来,孩子考了65分。家长盯着分数,心里发慌:是不是孩子笨?是不是老师教得不好?其实,真正该问的不是分数,而是:我们有没有帮孩子把基础搭稳?
一年级语文,考的不是孩子记住了多少词,而是有没有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字不会写,不是因为脑子慢,是没练够;句子读不通,不是因为不聪明,是听得少;看图写话不会写,不是没想象力,是没学会怎么开口说。
别急着批评,先看这五件事,孩子有没有做到:
第一,每天读10分钟课文,不是“读一遍”就算了。
孩子读课文,很多家长以为读完就完事了。其实,读的目的是让耳朵熟悉汉字的发音、语序和节奏。孩子读得磕磕巴巴,不是他笨,是耳朵还没记住这些声音。每天选一段课文,让孩子读三遍:第一遍,他读;第二遍,你和他一起读;第三遍,他单独再读一遍。不用急着认字,先让声音进耳朵。读满10分钟,比抄写10个字更有效。
第二,生字不靠抄,靠“找”和“用”。
一年级要求认识300个字,会写100个。很多家长让孩子抄写20遍,结果孩子抄完就忘。真正记住字的方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遇见”它。比如,孩子学了“水”字,出门看到“矿泉水”“自来水”的牌子,指给他看;吃饭时说“汤里有水”;洗完手说“手上有水”。一个字,在不同场景出现三次,比抄十遍记得牢。
不用买识字卡,超市、公交站、包装盒,都是天然的识字课堂。
第三,写作业不催,但要定规矩。
孩子写作业拖拉,不是懒,是没建立“写作业=专注”的条件反射。每天放学后,固定一个时间、一个地方写作业。不需要安静到连呼吸声都没有,但必须关掉电视、收走玩具。写作业前,先问:“今天要写什么?多久能写完?”让孩子自己说,而不是你命令。写完一题,让他自己检查有没有漏字、漏题。不是你替他改,是他自己发现。
这个过程,比写对十道题更重要。
第四,看图写话,先让孩子“说”出来。
试卷上有一幅图:小明在扫地,妈妈在做饭。孩子不会写,不是不会观察,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别急着让他写,先问他:“图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明扫地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他们有没有说话?”孩子说完,你帮他把话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话:“小明在扫地,妈妈在厨房做饭。”再让他照着这句话抄一遍。慢慢过渡到自己写。
写话不是练作文,是练表达。先说清楚,再写下来。
第五,别用“别人家孩子”比较,用“昨天的自己”激励。
孩子这次拼音错了5个,上次错了8个,这就是进步。别总说“你看看小明,怎么人家全对?”孩子听多了,只会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没用。你可以说:“上次你‘b’和‘d’分不清,这次你写对了,我看到了。”这种具体的肯定,比一百句“你真棒”更有力。进步,是藏在细节里的。
家长能做的,不是报班、买资料、刷题库,而是每天花20分钟,陪孩子做这五件事:读一段课文,认一个字,写一题作业,说一幅图,夸一次进步。
语文不是靠背出来的,是靠日复一日的听、说、读、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考多少分,而是孩子有没有建立起“学习是件可以做到的事”的感觉。
如果孩子今天愿意开口读课文,明天愿意自己检查作业,后天愿意说清一幅图的意思——这些,比试卷上的100分更珍贵。
别盯着错题,盯着孩子的眼神。如果他看你时,眼里有光,说明他还在努力。那就够了。
你不需要当老师,你只需要当那个,每天陪他读一页书、说一句话、写一个字的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程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关系
- 崔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
- 杨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康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会计学
- 田教员 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向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
- 陈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
- 李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化学
- 李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类
- 王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