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新疆的孩子,也能拥有好老师

新疆的孩子,也能拥有好老师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5
新疆的孩子,也能拥有好老师

新疆喀什的清晨,阳光洒在帕米尔高原的边缘,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教室。他们的课本和广州、上海的孩子一样,是语文、数学、物理、生物。但他们的老师,可能刚从师范毕业,还没来得及熟悉讲台;他们的实验室,可能连基本的显微镜都缺几台;他们的课外读物,可能三年没更新过。

这不是个别现象,是很多边疆学校的真实日常。

中山大学和喀什大学的联席会议,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闪光灯,只有一张张会议桌,一沓沓材料,和一群认真说话的人。他们谈的不是“帮扶”,不是“支援”,而是怎么让喀什的孩子,能上到和广州一样扎实的课。

医学专业,是喀什大学想重点发展的方向。当地缺医生,更缺懂医学的老师。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有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有规范的实习流程,有完整的病例数据库。这些,不是靠捐赠几台仪器就能复制的。要让喀什的医学生真正学会看病,得有人手把手教,得有真实病例讨论,得有反复的临床模拟。

地理和生态,是喀什的天然课堂。塔克拉玛干的沙丘、叶尔羌河的水流、天山脚下的植被分布,都是活教材。但这些内容,如果只靠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孩子很难真正理解。中山大学的地理团队,带着实地考察的经验,带着无人机航拍的资料,带着野外采样的方法,准备把这些“活”的知识,变成喀什课堂上的内容。

老师们不是不想教好,是缺资源,缺方法,缺支撑。

有人以为,教育帮扶就是送书、送电脑、建多媒体教室。可真正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轨迹的,是一个能讲清“为什么植物在干旱地区会长出厚叶子”的老师,是一个能带着学生做一次完整实验的老师,是一个愿意在课后多留半小时,回答孩子“老师,这题我怎么还是不会”的老师。

中山大学派出的援疆干部,不是挂职一年就走的“过客”。有人在喀什待了三年,带出了第一批能独立带实习的本地教师;有人把中山大学的教案重新改编,用维汉双语写成教学手册;有人在寒暑假带着研究生,坐二十小时火车,去南疆的县城中学开讲座,不是讲大道理,是教怎么备课,怎么设计课堂提问,怎么批改作业更有效。

这些事,没人发朋友圈,没人拍照打卡。但它们在悄悄发生。

一个孩子,如果在初二时,第一次亲手用显微镜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他可能从此对生物产生兴趣;如果他在高三时,听一位来自广州的老师讲透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过程,他可能不再觉得物理是“天书”;如果他的班主任,能用本地的风土人情讲数学应用题,他可能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

教育不是单向的给予,是双向的生长。

喀什的老师,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语言、生活经验带进课堂,也让中山大学的老师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什么才是适合这片土地的教育方式?

合作,不是“我们教你们”,而是“我们一起想办法”。

没有华丽的口号,没有数据堆砌,只有一个个具体的改变:一本重新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一次跨校的教师线上教研,一个由两地学生共同完成的生态调研项目。

这些事,看起来小,但它们像种子,埋在土地里,等春天。

当喀什的孩子,有一天能自信地说:“我将来也要当老师”,“我想去中山大学看看”,“我懂为什么沙漠里能长红柳”,那才是真正的改变。

教育的温度,不在报告里,而在一个孩子眼睛亮起来的瞬间。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