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故乡的芦苇:那些藏在风里的童年

故乡的芦苇:那些藏在风里的童年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05
故乡的芦苇:那些藏在风里的童年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小河两岸的芦苇已经轻轻摇晃。露水挂在叶尖,风一吹,就滚进泥土里。这不是课本里的描写,是很多人的记忆——那个没有手机、没有补习班的夏天,我们蹲在水边,折一根芦苇,吹出尖锐又清亮的哨声。

《故乡的芦苇》这篇文章,没有复杂的结构,也没有高深的修辞。它只是把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一寸一寸铺开:小河、野花、油菜地、棉花田,最后,是那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很多人读到这里会想:这有什么特别?可正是这些“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成了长大后最想回去的地方。

作者写小河,不是写水有多清,而是写水边的野花怎么开得乱七八糟,油菜花怎么黄得晃眼,棉花怎么白得像云朵掉在地上。这些景物不是主角,却是背景。没有它们,芦苇就只是芦苇。有了它们,芦苇才成了记忆的锚点。就像我们小时候,总记得妈妈在灶台前炒菜的香味,却忘了具体是哪一天;

记得爷爷在院里修车的背影,却说不清他用了什么工具。不是因为记忆模糊,是因为那些细节,早就和情感缠在一起,分不开了。

芦苇的美,不在它有多高多密,而在它能变成玩具。作者写吹芦叶哨,写折芦叶船,写钻进芦苇丛里捉纺织娘。这些事,现在的孩子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可当年的我们,谁没做过?一根芦苇,削尖了,含在嘴里,一吹,声音像鸟叫,像风穿过竹林,像秘密被说出了口。没人教,自己摸索,吹破了嘴皮也不停。

那声音不是音乐,是童年自己谱的曲。

芦叶船更简单。把芦苇叶卷成小船,轻轻放在水面上,看它漂,看它打转,看它被水流带向远方。有人会追着跑,有人会蹲着等,有人会偷偷许愿:希望这船能漂到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带走我今天挨骂的委屈。船没漂多远,就卡在水草里了。可那一刻的专注,比任何电子游戏都让人上瘾。

捉纺织娘,是芦苇丛里的寻宝游戏。伏低身子,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拨开叶子,听见“唧唧”声,眼睛一眨不眨地找。找到的那一刻,心跳比考试得满分还快。纺织娘不是宠物,不养,只是看一眼,摸一下,然后放走。它飞走时翅膀抖动的声音,比任何玩具车的马达都让人着迷。

这些事,现在看,好像没什么意义。没有分数,没有奖励,没有家长的表扬。可它们构成了孩子最真实的快乐。那种快乐,不靠外界认可,不靠物质交换,只靠感官和想象。一根芦苇,能变成哨子、船、藏身的屏障,甚至是一整个夏天的主角。

文章里有一句:“魂牵梦绕。”这个词,不是用来形容思念的,是用来形容身体记得的。你长大后,可能忘了小学同桌的名字,忘了某次考试的分数,可你记得芦苇叶刮过手背的痒,记得风吹过芦苇丛时那种沙沙的节奏,记得黄昏时分,芦苇尖染上金红的颜色。这些,是身体记住的,不是大脑。

有人问,为什么写这么多别的景物?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删了不行吗?不行。因为真正的故乡,不是只有一样东西。它是一整片土地,是阳光照在不同植物上的温度,是泥土的气味混着水汽的味道,是不同季节的声响叠在一起。芦苇只是其中一根线,把所有记忆串了起来。

识字部分,教的是“苇”“缤”“蛛”“曳”这些字。可真正记住的,不是笔画,是那个下午,你蹲在田埂上,一边抄写,一边想着:明天还要去折芦苇。字写得歪歪扭扭,心里却清清楚楚。

下课后,老师布置作业:背诵喜欢的段落。没人说“必须背”,可很多孩子自己背了。不是因为要考试,是因为那几句话,像一首没配乐的歌,总在心里轻轻响。

这篇文章,不是教孩子怎么写作文,而是提醒大人:别急着教孩子“写得好”,先让他们有东西可写。现在的语文课,常常把情感变成考点,把回忆变成答题模板。可真正的感受,从来不是靠分析得来的。你得先闻过芦苇的气味,听过它的声音,摸过它的叶子,才可能懂“魂牵梦绕”四个字有多重。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没童年。其实不是没童年,是童年被塞得太满。补习、打卡、打卡、补习,连发呆都成了奢侈。他们没见过芦苇,不代表他们没有思念。他们思念的,可能是楼下那棵老槐树,可能是奶奶煮的粥香,可能是下雨天,一家人挤在屋檐下听雨滴打铁皮桶的声音。

教育不是把知识灌进脑袋,是让生命记得:哪些瞬间,让你觉得活着真好。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什么是故乡?”

别讲大道理。

带他去河边,找一丛芦苇。

教他吹一个哨子。

看他笑。

那笑声,就是答案。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