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语文阅读怎么提?别刷题,先养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怎么提?别刷题,先养习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5
初中语文阅读怎么提?别刷题,先养习惯

孩子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语文书,眼睛盯着字,心里却在想放学后打游戏的事——这种场景,很多家长都见过。不是孩子笨,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而是阅读这件事,从来不是靠盯着文字就能学会的。

语文阅读差,表面看是题做不对,深层原因是没养成“真正读书”的习惯。什么叫真正读书?不是翻完一页就急着看下一页,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而是心里有画面,脑子里有声音,读着读着,会停下来想:“这人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是我会怎么选?”“这句话,像不像我家楼下的王奶奶说话?”

阅读能力,是慢慢长出来的,不是突击练出来的。

一、别指望刷题救语文

很多家长一着急,就给孩子买一堆阅读理解练习册,每天五篇,周末十篇,以为量大就能提分。结果呢?孩子做题像填空,答案抄得飞快,错的还是老样子。

语文阅读题,不是数学题,没有固定公式。一道散文题,你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老师给分;换另一个孩子写“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也给分。但如果你答“作者很伤心”,可能一分没有。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背后,是文本的语境、语气、节奏,是作者没明说但藏在字里行间的东西。

刷题,刷的是“套路”,不是“理解”。真正有用的是:做完一篇,认真对答案,不是看对错,而是看——“我漏了哪一点?为什么标准答案能想到这个?”

比如,一道题问:“文中‘风轻轻吹过窗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你答:“写出了天气好。”

标准答案是:“以轻柔的风声衬托人物内心的平静,为下文回忆往事营造氛围。”

差别在哪?你看到了“风”,他看到了“风背后的安静”;你只读了字,他读了字背后的温度。

所以,别贪多。每周精做一篇,做完后,用红笔在原文上圈出答案依据的句子,标出关键词。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读课外书时,也想着:“这段话,要是出题,会怎么问?”

二、家长不看书,孩子很难爱上书

你一边催孩子读书,一边刷着短视频,打游戏,客厅电视开着,声音吵得人没法静心——孩子不是不懂,只是觉得:“你都不做的事,凭什么要我做?”

我们常忽略一个事实:孩子模仿的,不是你说的话,而是你做的事。

我见过一个家庭,父母每天晚饭后,一人拿一本书,坐在沙发上读半小时。孩子一开始是凑热闹,后来是好奇,再后来,自己也找书来看。不是因为父母说了“你要读书”,而是因为,书成了家里最自然的存在,像水杯、像台灯。

环境,比说教有用一百倍。

不用非得买名著,不用非得读《红楼梦》。孩子喜欢《三体》?好,陪他聊一聊外星文明怎么设计;孩子爱看《哈利·波特》?那就一起讨论“为什么邓布利多不直接杀掉伏地魔?”;孩子喜欢历史漫画?那就去图书馆找一本《史记》的青少年版,和他一起看项羽怎么败给刘邦。

阅读不是任务,是对话。你和孩子,和书,和作者,之间的对话。

三、读什么?按兴趣来,别按“有用”来

有人说:“现在都初二了,还读小说?不如多背古诗文。”

也有人说:“中考考说明文,赶紧多看科技类文章。”

但语文能力,从来不是靠“考什么读什么”堆出来的。

孩子喜欢科幻,就读《基地》《三体》;喜欢悬疑,就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喜欢历史,就读《明朝那些事儿》。这些书,不会直接教你“比喻的作用”,但它们让你学会“怎么读出情绪”“怎么抓住人物动机”“怎么从细节里看出真相”。

这些能力,恰恰是阅读理解题最需要的。

考试的题型,无非是那几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诗歌。但它们的底层能力,都是同一个:读懂人,读懂事,读懂话里有话。

你读《骆驼祥子》,读的是一个拉车人的命运;

你读《背影》,读的是沉默的父爱;

你读《岳阳楼记》,读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格局。

这些,不是靠刷题能悟出来的,是靠一本一本读进去的。

四、从“每天读十分钟”开始

不需要每天一小时,不需要周末突击五篇。

从“每天读十分钟”开始。

这十分钟,可以是睡前,可以是放学后,可以是等红灯时听有声书。

重点是:持续。

孩子读《海底两万里》,读到尼摩船长在海底沉船里发现宝藏,他会问:“他为什么不要?钱不是好东西吗?”

你不用马上回答,可以说:“你觉得呢?”

这一个问题,比十道阅读题都重要。

孩子读《昆虫记》,看到法布尔观察萤火虫发光,他会说:“原来虫子也这么认真。”

你点头说:“是啊,他花了好几年,就为了看清楚一只虫子。”

这对话,就是语文素养的种子。

五、别急着要“效果”

很多家长问:“我让孩子读了三个月,怎么阅读题还是错?”

因为阅读能力,像种树。你今天浇水,明天看,树没长高;后天再看,还是没动静。但三年后,你回头看,它已经遮住了半边院子。

语文阅读,是慢功夫。

你陪孩子读了《城南旧事》,他可能三年后才在作文里写出一句:“胡同口的槐花,像小时候妈妈晾在绳子上的白衬衫。”

那时,你才明白,当初的每一页,都没白读。

别盯着月考卷上的分数。

盯住孩子有没有在吃饭时,突然说:“老师今天讲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觉得我爸每天早出晚归,就是逆旅里赶路的人。”

那一刻,阅读才真正活了。

你不需要成为语文老师,你只需要成为那个,愿意和孩子一起安静坐着,翻书的人。

书不说话,但会悄悄改变一个人。

你读,他看;

你沉默,他学;

你坚持,他就不放弃。

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课。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张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
  2. 周教员 北京语言大学 英语
  3. 袁教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4. 姚教员 北京林业大学 车辆工程
  5. 林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会计)
  6. 黄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 黄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航天
  8. 刘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航空航天
  9. 江教员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 现代语言(德语、英语)
  10. 李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现代语言(德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