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学弈为例谈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学弈为例谈有效教学方法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4
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学弈为例谈有效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思想、智慧与语言之美。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的“古语”形式。它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现代白话文,读起来有些拗口,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

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学弈》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课文。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讲述的是两个人跟随弈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最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简练,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习需要专注。

那么,如何教好这样一篇文言文,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它,理解其中的道理,并愿意继续探索更多古典文本呢?以下从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以“读”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语感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首要任务不是逐字翻译,也不是讲解语法结构,而是让学生“读进去”。读,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关键。

《学弈》全文不过几十个字,但每一个字都有其节奏和韵味。比如开头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庄重而简洁的美感。如果教师只是把这句话拆解成“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虽然意思准确,却失去了原文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表达。例如,“使/弈秋/诲/二人弈”,这里的斜杠表示朗读时的自然停顿,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结构。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美。

接着,让学生模仿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角色扮演读(如一人读旁白,两人分别扮演两个学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需要马上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而是先通过声音和节奏,建立起对文言文的亲近感。

当学生读得熟练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熟读成诵不仅是记忆的过程,更是内化语言的过程。很多孩子在反复朗读后,会自然而然地记住内容,甚至能在生活中不经意地说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这样的句子,说明他们已经把语言吸收进了自己的表达系统。

二、借助上下文理解关键词,降低学习门槛

文言文中有很多常用字,比如“之”“乎”“者”“也”等。这些字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不同,容易让初学者感到困惑。以《学弈》为例,“之”字出现了多次:

- “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的”的意思;

- “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指的是“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指的是“鸿鹄”(即天鹅)。

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之’有五种用法”,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推测意思。比如问:“这个人虽然在听,他在听什么?”学生看前文就知道是“弈秋的教导”,于是自然明白第二个“之”指的就是这个内容。

这种方法叫做“语境推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阅读策略。它不仅适用于文言文,也适用于现代文阅读。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我不懂的字词,可以通过前后句子猜出来!这种“自己发现答案”的成就感,会极大地增强学习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把含有“之”的句子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之”指代的是什么。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这样的互动既能调动思维,又能加深理解。

三、不讲大道理,而是让道理“浮现”出来

《学弈》的故事很简单,但背后的道理却不简单。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注定一事无成。这个道理本身并不新鲜,孩子们可能早就听过类似的说法。但如果教师在课上说:“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就是要明白学习要专心!”这样的总结就显得生硬而空洞。

更好的方式是让道理从故事中自然“浮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这两个人一起学下棋,老师一样,教材一样,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 如果你是那个分心的人,你会怎么解释自己的失败?

- 你在学习或练琴、画画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写作业时总想看手机,结果写了很久还没写完。”有的孩子会说:“我练钢琴时听到外面有人玩,心思就飞走了。”当他们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其实已经在反思“专注”的重要性了。

这时候,教师再引入孟子的原话:“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并解释:下棋在当时是一种技艺,不算什么大学问,尚且需要专心,更何况我们现在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呢?这样的过渡既自然,又有文化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较长,不适合全文讲解。但选取其中一句与课文主题高度契合的内容,作为拓展阅读,既能提升文化含量,又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四、创设情境,让文言文“活”起来

文言文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古人真实生活的记录。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一点,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

例如,在讲完《学弈》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一人扮演弈秋,两人分别扮演专心和分心的学生,其他人做观众。表演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对话,同时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

一个孩子在扮演分心的学生时说:“老师讲得挺好,但我突然看见窗外有只大鸟飞过,心想要是能射下来多好啊……”这句话虽然是现代语言,却准确传达了“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心理活动。观众听了哈哈大笑,同时也明白了“分心”的后果。

表演结束后,可以组织一次简短的讨论:你觉得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具身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五、联系生活,让古文照进现实

文言文的教学最终要回归现实生活。我们教《学弈》,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会背一篇古文,更是希望他们从中获得启示,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课程结尾,可以设计一个“我的专注时刻”分享环节。请学生回忆最近一次特别投入做某件事的经历:可能是拼乐高、读一本小说、画一幅画,或者是认真写完一篇作文。让他们描述当时的状态:有没有被打扰?心情怎么样?完成后有什么感受?

与此同时,也请他们反思:有没有哪次学习效率很低?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也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时候?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专注不仅影响结果,也影响过程中的体验。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时间仿佛变快了,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更强。这种自我觉察,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一个“专注计划”。比如每天设定20分钟的无干扰学习时间,期间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聊天。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一周后全班交流感受。这样的延伸活动,把文言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古为今用”。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理解偏差,于是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讲透。但实际上,适度的“模糊理解”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比如“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直译是“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有学生理解为“心里只想着弈秋说的话”,虽然不够精确,但方向是对的。

只要学生的理解不偏离核心意义,就不必苛求字字准确。相反,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有学生提出:“那个分心的人其实也有优点,他观察力很强,能注意到天上的鸟。”这个角度虽然出人意料,但确实反映了多元思维的价值。

教师可以回应:“你说得有道理,他确实注意到了别人没注意的东西。但如果是在上课,是不是应该先把眼前的知识学会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又引导他们全面看待问题。

《学弈》虽短,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学习的本质。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专注始终是通往精通的必经之路。而在小学阶段开展文言文教学,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家,而是播下一颗文化的种子,点燃一份对母语的热爱。

通过以读促悟、联系上下文、情境体验、生活迁移等方式,我们可以让文言文变得可亲、可感、可参与。当孩子们笑着背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时,他们不仅记住了文字,更在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好奇。

这,或许就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最美的收获。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刘教员 北京工商大学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2. 邓教员 清华大学 自动化系
  3. 彭教员 集美大学 应急管理
  4. 杨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化学与应用化学
  5. 阮教员 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6. AN教员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 - 艺术历史
  7. 姚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教育师范
  8.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9. 向教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础日语
  10.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