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经典素材《汉书》与《后汉书》20大名句

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经典素材《汉书》与《后汉书》20大名句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04
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经典素材《汉书》与《后汉书》20大名句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共2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共1的史事。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东方朔传》

【译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感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2.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译文】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感悟】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3.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译文】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4.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感悟】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5.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译文】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感悟】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6.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译文】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

【感悟】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7.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

【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感悟】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8.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译文】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9.危于累卵,难于上天。《汉书·枚乘传》

【译文】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感悟】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

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10.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汉书·鲍宣传》

【译文】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感悟】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

《后汉书》

1.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就要死在报效祖国的抄场上,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能死在卧榻之上,死在儿女手中呢?

【感悟】此名句表现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处世态度。前两句豪迈奔放,直抒胸臆,后句用反问否定庸庸碌碌、老死床榻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肯定男儿应当以身许国的思想,一正一反,加强了语句的表现力,给人以振奋与激励。

2.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译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感悟】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佚,不守法度,第五伦以此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该名句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译文】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

【感悟】此句是千年流传的民间俗谚,具有明显的劝诚意味,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4.位尊身危,财多命殆。后汉书·冯衍传》

【译文】地位尊贵,财产丰多,性命就危险。

【感悟】位太尊,就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或有人企图取而代之,有时还会引起皇帝的疑惧;财产太多,也会引起别人的忌妒,甚而图财害命,这些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地位和财物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也可用以提醒“位尊”“财多”者处事谨慎。

5.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汉书·郭太传》

【译文】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感悟】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棍拔起;高峻的太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6.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后汉书·朱浮传》

【译文】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感悟】“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7.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纡传》

【译文】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感悟】这段话说明量变和质变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8.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爰延列传》

【译文】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感悟】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盛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9.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感悟】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后汉书·耿纯传》

【译文】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感悟】这几句以香饵钓鱼作比,点出统治者以金钱收买死士的实质。重金悬赏,犹如香饵。鱼儿吞食香饵,必定上钩,成为钓者的美味佳肴;拿了别人的赏金,必定得为别人效力卖命。反过来说,这些人不是为真理、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而战。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尹教员 湖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技术
  2. 刘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
  3. 刘教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王教员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
  5. 王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机械工程
  6. 杨教员 重庆工商大学 物联网工程
  7. 胡教员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8. 杨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广播电视工程
  9. 罗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10. 方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