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3-12-28】
生生之学: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引言
生生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随处可见,其最早见于《周易·系辞》。生生的含义非常丰富,第二个生指生命,第一个生是指让生命更加健康、完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意为医疗是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方法。有了使生命更加健康、完美的各种方法,那么就应该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对生命的认识,即"生生之道"。"生生之具"与"生生之道"结合便构成了"生生之学"。
生生之学的范畴
广义上讲,生生之学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狭义的生生之学是指对人的生命维护和保养问题,即养生和治疗的道理和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相当于传统文化中讲的贵生、尊生、摄生、卫生、养生。"生生之道"与"生生之具"相互联系,"生生之道"通过"生生之具"落实,"生生之具"以"生生之道"为指导,二者相互依存,而且还要从艺上升到道。
养生与治疗
生生之学包括养生与治疗。中医认为应在疾病出现之前调养身体,养生应该以摄养为本,治疗为辅。养生思想在我国是一种文化,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现代医学对病的关注和对人的忽视,导致了医院人满为患。因此,养生就应该把对疾病的关注转移到对生命的关注。
养生的正确态度
现在人们对养生都非常重视,但也鱼龙混杂,最关键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弄清楚养生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养生与治疗的关系。养生是防病,对治病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养生不能保证不生病,不应过分夸大养生的作用。养生不是延长生命的时间,而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养生最根本的原则是顺应"天道",顺四时、昼夜,要达到阴阳平衡、五行调和,以中和为用。
养生莫过于养心
在中国的养生文化里还强调养生莫若知本,养生必先养心。"心"包括情绪和心胸,养心要在养德,养德要在明道,明道要在践行。养心要消除过分的七情六欲,重视导欲、养欲、节欲,致中和即可。艺术养生是以外乐节制内情,如琴、棋、书、画,在我国古代也被养生大家所提倡。
结语
养生即贵生,要热爱生命,但又不能过分,否则就成了"厚生"。厚生与尊重生命的贵生不同,厚生强调增强营养,避免生病,然而往往造成害生。其实简朴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养生,只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罢了。养生要顺应"天道",养心是最重要的,艺术养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最终,我们要通过养生使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更有质量。
 搜索教员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白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赵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类
- 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应用统计
- 高教员 上海理工大学 英语
-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 杨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法学
- 康教员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
- 刘教员 北京大学 集成电路工程
- 张教员 大连工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 冯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备10209629号-19
-北京家教  京ICP备10209629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