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与成果的不等关系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9-06】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
每个人都渴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是无可厚非的愿望。然而,将成绩的提升简单归结为学习时间的无限延长,这是一种误解。学习效果实际上是由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相乘得来的。只有当学习效率保持不变时,学习时间的长短才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结果。
如果无法维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毕竟每个人的专注力都有其极限),那么仅仅增加学习时间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方法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的比例是反比的。因此,如果延长学习时间无法提高成绩,那么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学习效率。
学习压力≠学习动力
压力确实是动力的源泉,但是压力转化为动力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压力不能大到足以摧毁个人的自信心,它应该给人带来成功的希望。其次,在压力之下,人们需要分析原因,将可能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努力不足,而非能力不足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再次,压力必须是可控的,我们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压力的大小。
最后,只有动力才是真正的压力,其他的压力都是阻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的考试分数都低于他们真实的学习水平,因为他们总是在自己会的题目上失分。如果能够确保自己会的题目不丢分,那么成绩就能提高一个档次。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倾向于练习更难更新的题目,想着如何得分,而最有效的复习应该是避免失分或减少失分。
记住,我们的水平并没有那么低,将真实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感觉不好≠考得不好
感觉不好意味着题目难度大,而题目难度大就意味着水平低于你的同学更难以应对,他们无法赶上你;而水平高于你的同学也未必能做对,他们有可能因此被拉下来。感觉好则意味着题目容易,所以水平低于你的同学也可能做对,他们就会赶上你;而水平高的同学当然会做对,你就失去了追赶他们的机会。
此外,任何试题都有陷阱,感觉良好可能意味着你已经陷入了这些陷阱。
做对难题≠考得高分
考试题目可以分为四类:难度低而分值高的、难度低而分值低的、难度高而分值高的、难度高而分值低的。因此,如果你做对了一道难度高但分值低的题目,却在一道难度低但分值高的题目上失分,那就是得不偿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杨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 王教员 辽宁大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李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通信工程
- 陈教员 吉林医药学院 临床医学
- 朱教员 萍乡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曾教员 北京化工大学 绿色化学
- 郭教员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 徐教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俄语
- 李教员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 人力资源
- 蔡教员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