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示例一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心理教育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示例一

更新时间:2008-05-26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创新精神)

   2. 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3. 学习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4. 感受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分清祥略,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精心安排,选择材料。

   5. 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创新精神是贝聿铭一生成就的核心)

  教学重点:

   1. 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2. 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3. 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4. 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教学难点:

   1. 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 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3. 详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及多种表达方式在写作中的结合。

   教学思路设计:

   结合课文,展示贝聿铭相关建筑作品的图片,引导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教学中以学生主体学习、感悟、分析为主,教师设疑,引导组织教学。

  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学生主体阅读,寻找相关材料,对贝聿铭这个人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文章选材上的用意。结合课件展示,体会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艺术美感。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 落实字词。

  2. 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3. 分析课文开头和第一部分。

  4. 体会贝聿铭的建筑特点和成长历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如: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美籍)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美籍)

  海外华人“艺术三宝” 赵无极 (法 画家)

             周至中 (美 作曲家)

             贝聿铭 (美 建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自己发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己将这位建筑界的华裔皇帝,介绍得差不多时。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准备如何加工处理刚才同学为你提供的资料,即你准备突出什么?如何构思?

  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

  你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

  你还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

  你还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

  下面我们来看记者余玮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看看他的构思是不是比我们的精彩。

  二、朗读、生字。(略)

  三、分析:

  1.题目:

  刚拿到书时,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讯,足一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

  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参考答案:

  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

  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开头:

  问题1: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整整一段约200字,却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

  问题2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

  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3.第一部分

  问题:接着作者分三部分对贝聿铭进行介绍,那具体是哪三方面呢?能看第一部分侧重介绍的是他什么时期的成就?

  从标题“初露头角”就可看出,此节介绍的是他早期的成就。

  4.第二部分

  问题1:这部分主要叙写什么?

  从“奇迹”一词(世上少的绝妙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贝聿铭的作品。)可见该节重点介绍的是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

  人一生能造就一个奇迹,已经是难能可贵,而贝聿铭不是一次,而是“屡创”。

  问题2:“屡创”体现在哪?

  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在世界各地均有,且获奖的有50次以上。

  这众多的大型建筑,不可能一一道来,作者选择了哪几件来说?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这三大建筑应该是贝聿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绝对的建筑奇迹,现在就让同学为我们介绍这三大奇迹,看看它们到底有何绝妙之处。(学生自由介绍,图片展示方字说明)

  贝聿铭建筑的确是奇迹,同学的介绍,老师的补充,图片的展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贝聿铭建筑的魅力。但我们除了通过这种比较直接的方式了解,认定贝聿铭建筑的高超,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呢?侧面。

  请找出从侧面说明贝聿铭建筑艺术是奇迹的语句。

  ①“深深地获得肯尼迪遗孀杰奎对……金质奖章”

  ②“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杰出建筑师”

  ③“同年,贝聿铭获得了……巨大的宝石”

  正面侧面结合具体说明了贝聿铭建筑的高超设计,独特魅力。

  问题3: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却是在什么境况下产生的呢?

  “非议中”

  “非议”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

  在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贝聿铭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生之犊”,启用他,必然招来其它建筑师的非议。

  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也曾引起轩然大波,……毁了金字塔。

  最后作者用了一句议论概述了这种现象:

  “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成功所在”

  问题4: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越意识,所以在当时总是不削为部分人所接家认同,而当人们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设计意图后,就会积极地肯定它的价值,将它推荐到很高的地位。

  历史中这种情况很多。先进的新生物的出现,总会引起社会的波动,出现各种争议,不被一些权威人士认可。但历史会公正地证明一切。如伽利略、凡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什么品质?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挑战传统、开拓创新

  5.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从题目我们就可看出此节主要表现贝聿铭深沉的爱国之情。

  问题1:他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

  ①生活习惯:

  “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表明他生活舒适,事业顺利。

  “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的时间已经很长,然而一生对中国的深情却依然萦系于怀,落实到生活中就表现为语言、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国传统。

  ②对中国的感情

  回到祖国,他心中有无限的感慨。

  请问他会感慨什么?

  祖国的巨变,乡音乡土乡情,久别重逢,游子归乡。

  ——我的根在中国(指生命的根,民族的命运,割不断的祖国亲情)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家,他表达对祖国感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渗入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此节作者选取了两大建筑: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问题2:学生介绍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香山饭店: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找出有关根的语句

  如何理解一系列关于“根”的寓意

  “历史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根)

  “好的根”指优秀的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精华)

  “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即现代的东西。

  这一系列的比喻体现的正是贝聿铭的建筑理念,而香山饭店便将两种理念变主现实,而正是这便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中国心,爱国情。寻根究底,而这深沉的爱国情,便是成就他建筑辉煌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原因。

  中银大厦:(请去香港的同学讲)

  相对于香山饭店,略写,没有具体描写设计过程,大厦的外观,但引用了贝聿铭的话:……

  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贝聿铭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要为民族争光为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6.结束语:

  最后一段,请结合标题理解。

  自由讨论,参考答案见前。

  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中心

  本文记叙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的杰出成就和对祖国的贡献,颂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深沉的爱国情。

  课后小结:课后可将该单元的“小记者”口语交际融入贝聿铭介绍中。

返回


1f57
相关文章
  1. 《紫藤萝瀑布》教案示例
  2.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示例
  3. 《一面》教案示例一
  4. 《赵普》教案示例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示例
  6. 小学二年级《蓝树叶》教案示例
最新文章
  1. 中考物理必须要记的50个知识要点!赶紧做记录!
  2.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篇
  3. 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
  4. 点击破百万!中考语文9个万能答题公式!
  5. 人教版高一年级政治知识点总结
  6. 初中孩子厌学?先别再怪孩子不上进
  7. 语文学习总结作文篇
  8. 初中生数学基础差?这5个方法真能提分
  9.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0. 语文期中复习,学生说的这三招最管用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