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不要千万别逃避,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不要千万别逃避,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3-07-20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不要千万别逃避,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人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是所有父母在育儿路上的必修课。

女儿五岁时,我带她参加过一个亲子旅游团。

团队里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终于可以摆脱平日里培训班的苦恼,来到属于孩子们的世界,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可是,第二天在自助餐厅吃饭时,我发现女儿没有和伙伴们一起吃,而是一个人默默地低头摆弄着筷子,我赶紧走过去,问她:

“你怎么没和大家一起吃,是饭不合口味吗?”

女儿抬起头,突然问我: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提问,一时间我竟不知如何应对。

没办法,我只好绕过这个问题,继续向孩子探听今天情绪不佳的原因。

原来早上吃饭时,有几个小朋友问女儿:

“你们家有别墅吗?我们家有三层楼的,可以住很多人。”

女儿如实告知:“我们家没有。”

对方回应道:“那你们家没钱,没关系,你可以到我们家的别墅来玩。”

听完这话,女儿似乎下意识地发现了自己和伙伴们之间的差距,由此也引发了女儿对“钱”这个话题的关注。

为了打消孩子心中的不悦,我只好违心地说:“小朋友开玩笑的,她就是喜欢你,想邀请你去玩。

我们家房子不大,但你也有很多玩具,也可以带她们来玩。”

相信大多数中国家长对于“有没有钱”这个话题,是不愿意与孩子提及的。

毕竟,“谈钱”本身就是件纠结的事情。

一方面,生活中不能没有钱,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幸福感是需要靠钱来换取的。

就像那些小朋友说的那样,有钱可以买大房子,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另一方面,过于追求金钱,又会让人变得物质化,也有一种说法叫“金钱是万恶之源”。

同样那些有钱的孩子们觉得家里有钱,总要买东西怎么办?或者四处招摇显摆怎么办?

所以家长们更不可能对孩子大胆谈论关于钱的问题,学校里也没有教孩子应该拥有怎样的“金钱观念”。

那么,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与孩子谈钱呢?怎样谈钱,才能培养出一个不被宠坏的孩子?

作家罗恩·利伯在研究了儿童教育与金钱的关系后,在《反溺爱》中,向所有家长纠正了一个认知的偏差,那就是:

我们以为钱是最容易宠坏孩子的东西,但其实钱是中性的,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

孩子的好奇心、耐心、毅力和爱心等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钱的教育来获得。

01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话题

对所有家庭来说,无论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地位,金钱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大人们会有一个误区,以为钱只适合大人们讨论,并不适合孩子们。

但是,从那次亲子旅游回来后,我和几位家长在一起聊天时,才发现我们真的想错了。

一位家长听到他的孩子曾经和大家说自己家“有钱”这件事后,她非常诧异,还特意和孩子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当从孩子那里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她简直无法理解孩子的这种举动。

她说自己和老公辛苦创业打拼,虽然事业有成,收入可观,但是从没有和孩子说过关于家里是否有钱的话题。

由此看来,不管我们是否和孩子谈论钱的话题,孩子也是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这个话题的。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向孩子输出过任何关于金钱的认知,也就不能埋怨孩子任何关于金钱的行为。

因此,害怕和和孩子谈钱,不仅是错误的观念,也不现实。

当然,女儿也许年龄还小,能被我一番“甜言蜜语”哄过去,但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再想哄过去就难了。

没准她就会看穿家长回避的理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2013年,美国西雅图郊外曾经举办过一场老师与学生的研讨会。

会上一位名叫雅各布的高二学生,面对两千多现场观众,在演讲中,他呼吁所有成年人不要对孩子一直提出的金钱问题不理不睬。

他说:“我每天都会听到,‘你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你是未来的主人翁。’

但如果你们现在不教给我们有关金钱的智慧,我们要怎么成为国家的未来?

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位高中生的呼声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其实不想和孩子谈论金钱,就是他们都害怕养出被宠坏了的孩子。

这一点,无论是美国家庭还是中国家庭,家长的感触都是一致的。

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求搞好学习;

因为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家长们一方面在用钱助长孩子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和孩子讨论钱,以免被钱沾染了坏习惯。

其实宠坏孩子的并不是钱,而是家长自己,这和钱扯不上任何关系。

书中指出,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特点:

1.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2. 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3. 父母或其他人给予它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4.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要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太多钱。

即使孩子父母没有钱,但有很多亲戚溺爱他,那孩子也可能会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金钱只是中立的,哪怕只是一分钱,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他们秉持的价值观。

我们不能认为谈钱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为了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

因此,谈钱就是谈价值观,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而不是绕过问题。

02 怎样和孩子谈钱?

关于钱的问题,孩子们一定能有五花八门的提问,大家不要沉默,也不要说谎,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同时记得要问孩子:

“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呢?”

“我们穷吗?”这是多数孩子会问的第一个有关钱的问题。

对于经济条件还算宽裕的家庭来说,回答这个问题都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

“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

但是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如果家里刚好遇到了不好的经济状况,情况会复杂一点。

这时候,孩子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已经想到,可能家里需要节约开支,或是要卖东西、借钱之类的。

由于未来的状况不明朗,不对孩子做出任何保证可能是父母最后的回答。

但还是可以对孩子承诺:“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还有家人和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会尽量避免让生活发生太大的改变。”

无论是怎样的问题,在知道孩子发问的原因以后,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试着和他们解释什么是富有。

这时候家长们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以此启发孩子对问题的思考。

比如:“富足是不是代表某个人有很多的东西和很大的房子?”

“很多东西是指什么呢?”

“东西要有哪些种类呢?我们知道这些物品要花多少钱买吗?”

在讨论之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我们无法真正得知别人有多富有,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别人的工作收入有多少,或者是否有亲人帮他们买房子,还送给他们很多家用物品。

另外,还可以问孩子:“有钱很重要吗?”

要让孩子知道,对朋友和同学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忠诚、有创意与慷慨。

没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不管他们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记得在女儿上小学时,班上评选优秀少先队员,候选人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另一位则是个学习表现一般的同学。

经过小朋友们投票决定,最后评选出来的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同学。

听女儿说,那个同学特别有人缘,也喜欢帮助同学,非常有集体荣誉感,大家都乐意选她。

我问她:“那你们怎么不选学习委员,她学习那么好?”

女儿却说:“学习委员除了学习好之外,平时老摆着一副臭脸,还喜欢显摆自己家有钱,看不起人,我也不喜欢她。”

由此,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金钱与物品并不是定义富有的唯一方式。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想问家里的收入有多少?

这时候,如果他们有很好的理由,比如想学习父母的消费方式,或者了解长大以后赚钱的途径,那就值得给他们一个诚实的答案。

告诉他们适当的用钱条件,那么孩子知道家长收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他们不会感到惊讶,也不会觉得知道这件事是一种特殊待遇。

03让孩子学会用钱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可谓一年一个“台阶”,日渐丰厚起来。

压岁钱的数目呈年年攀升之势,几十块、几百块,乃至上千块……足够“殷实”的“红包” 开始流入孩子们的“小腰包”。

一个春节下来,由压岁钱变成“小富翁”的孩子可真不少。

当然,除了压岁钱,家长们日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尤其是一些住校的孩子,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手上有钱总是方便一些。

可是,孩子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用钱方面,他们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并且合理的使用呢?

首先,零用钱是培养孩子耐心的工具。

书中提到了新西兰的一项调查报告,研究者追踪了1000个人,从出生直到32岁。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

孩童时代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比起其他自制的人,较难存钱、或为退休账户做准备或拥有房产与股票。

同时,自我控制程度低的群体,往往也有较多的信用问题。

同事小F的孩子特别喜欢一款游戏机,小F对孩子钟情于游戏很是焦虑,但是强制孩子放弃这个爱好似乎非常困难。

于是她和孩子说:“你如果可以把每月的零花钱存起来,大概不到一年就可以买到游戏机。

如果你每月能够认真地完成妈妈制定的学习计划,零花钱还可以增加,那样就能更快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激励措施果然见效,孩子每月在学习上都变得特别积极和自觉。

等到一年过去了,孩子的零花钱已足够买游戏机了,可孩子此时反倒不想买了。

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就这么一次性花了,太可惜了。

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

那么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其次,学习管理零用钱的方法。

想要培养孩子的用钱的观念,需要交给孩子一套管理钱的系统方法,并让孩子有训练的机会。

《反溺爱》中提到的三个储蓄罐零用钱的管理方法,就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做好管理,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步,把给孩子零用钱的金额、发放日期固定下来,以纸币或是硬币的形式发放。

第二步,准备三个透明的储存罐,分别铁上“消费”、“储蓄”和“捐献”的标签。

第三步,每次让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可以通过讨论来制定不同的划分比例,分别装进三个罐子中。

第四步,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养成为未来的需要储蓄的习惯。

这样的操作,有点类似我们职场中的预算管理,像这样把钱分开管理,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

有的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通过一次次的决策,他们才会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买家。

最后,不要把零用钱跟家务绑在一起。

根据书中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86%的家长会付钱让孩子做家务。

这些家长认为,付钱让孩子做事,是让孩子面对真实世界最好的训练。

因为报酬是根据工作者能否及时完成任务,和胜任工作内容而定的。

同时,他们认为给孩子零用钱却不要求其做家务作为回报,会让孩子变得懒惰,让孩子以为获得零用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很少有家长会问孩子,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很早以前英国就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果是:9岁的孩子里,有66%的孩子认为,他们做家务应该得到报酬;但对13岁的孩子来说,只有36%的孩子会这样想。这充分说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为这个家做贡献。

另外,要求付费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

在国内,我们也有部分家庭会把家务和零用钱联系在一起,以为这样对孩子会有些影响力,因为孩子不做家务就领不到钱。

可如果孩子不想要或者觉得自己不需要钱呢?最终,家长还是会让孩子去做家务。

其实家务事就是家庭成员必须要做的事,那我们为什么要付钱给孩子钱呢?

上周和孩子一起把许久没有清理的书房做了一次大扫除,孩子把她喜欢的书和玩具重新做了一次整理。

杂乱无章的房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变得非常整洁和温馨。虽然累了一天,可我们还是非常兴奋,感觉完成了一项大工程。这时候,我及时奖励了她一个亲吻,孩子抱着我开心极了。可以想象,如果此刻我拿出一张钞票给她,孩子会怎么想?这种幸福的场景是不是瞬间就被破坏了呢?

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间里,对于金钱以及我们所做的财务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家长应该努力和孩子进行足够多的对话,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我们的经济条件、我们的理由。

我们在孩子身上投资了那么多,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资产应该是:

和他们谈我们花了什么、存了什么、捐了什么,以及这么做的理由。

我们需要用爱和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躲避。

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这些对话的影响力可以维持很久,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美满的人生应该不会太远。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阮教员 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 AN教员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 - 艺术历史
  3. 姚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教育师范
  4.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5. 向教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础日语
  6.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7.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9.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10.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