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29
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在中国历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2、形成原因和条件:

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这为秦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西汉:空前加强(汉承秦制、有因有革);

(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

(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6)、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7)、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

(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等);

(9)、反君主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10)、结束:辛亥革命了封建君主制度。

4、特点、功能和作用:

(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听命于皇帝;

(2)、功能:压迫、剥削和镇压人民的功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辱的功能;组织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严重水患等功能。

(3)、作用:A、进步性: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我国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明清时期还为抵御外敌入侵提供了保证。

B、消极性: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皇权极易形成*、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它还束缚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5、认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戴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2. 谯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
  3. 赵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4. 冯教员 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5. 任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学(智能与计算传播方向)
  6. 冯教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碳储科学与工程
  7. 罗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院
  8. 唐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行政管理
  9. 吴教员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10. 唐教员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农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