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中语文学习,从一本新书开始

初中语文学习,从一本新书开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31
初中语文学习,从一本新书开始

开学第一天,我抱着一摞新书走进教室。38本,每本都带着油墨味,封面崭新,边角整齐。语文课本排在最上面,翻开第一页,《春》的字迹清清楚楚。我知道,这不只是课本,这是三年里每天都要面对的伙伴。

小学时,语文是背课文、抄生字、写看图写话。老师说,多读多背,考试就能拿高分。可到了初中,试卷上的题目变了。阅读理解不再问“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而是让你分析作者为什么用“颤抖的手”而不是“发抖的手”。作文也不再是“我的妈妈很爱我”,而是要求你写一个“改变你对某件事看法的瞬间”。

我一开始很慌。背了那么多古诗,考试时却写不出完整的赏析;读了一篇散文,脑子里空空如也,不知道从哪下笔。同桌说:“你是不是没找到门道?”我点点头,没说话。

后来我试了三个方法,慢慢有了起色。

第一个,是“读出声来”。不是为了背,是为了听。每天早上起床后,我挑一篇课文,站在阳台,轻声念。读《背影》时,读到“我买几个橘子去”,声音卡了一下,心里突然一酸。原来,文字是有温度的。不是老师说“这里感人”,而是我自己听见了那种沉默的沉重。

读《天净沙·秋思》,读到“断肠人在天涯”,我停了三秒,没继续。那三个字,像一根细线,轻轻拉住了我的心。

第二个,是“问自己三个为什么”。做阅读题,我不再急着找标准答案。看到一句“他低着头,不说话”,我会问:为什么是“低着头”而不是“看着别处”?为什么“不说话”而不是“沉默”?为什么作者不写“他哭了”?这三个问题,让我从“看懂了”变成“看深了”。

我不再依赖参考书,而是慢慢学会,用眼睛去观察文字背后的缝隙。

第三个,是写“不为考试的日记”。每周三晚上,我不写作文,只写一段话。可以是今天食堂的辣椒炒肉太咸,可以是数学老师今天穿了双旧球鞋,也可以是妈妈今天没催我写作业,只是轻轻放了杯温水。这些文字,没人看,也不评分。可它们让我重新认识了“表达”是什么。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记住——我活过,我感受过。

期中考试前,我整理了三本笔记。一本是“好句摘抄”,抄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课本里老师没讲、但让我心头一颤的句子;一本是“错题归因”,每道错题旁边,我写的是“我错在哪儿”,而不是“正确答案是什么”;

还有一本,是“生活里的语文”,记录了我听奶奶讲老故事时用的词,看广告牌上写错的字,甚至小区门口小贩喊“新鲜苹果,五块三斤”时的节奏。

语文不是靠刷题练出来的。它藏在你读过的每一句诗里,藏在你和父母吵架后写下的那句“其实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藏在你看见落叶飘进垃圾桶时,心里冒出来的那句“它不是被丢弃,是完成了坠落的使命”。

我见过一个同学,每天中午趴在桌上读《平凡的世界》。别人问她:“这和考试有关系吗?”她笑笑:“有。它让我知道,人活着,不只是为了分数。”

初三那年,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那本被翻旧的语文书》。我没有写“我努力学习”“我坚持不懈”,我写的是:书页卷了边,铅笔在“大堰河”三个字上画了圈,页脚贴了三张便利贴,一张写着“像不像我外婆?”一张写着“这句话我懂了”,最后一张,什么都没写,只有一个小太阳。

老师在作文本上批了四个字:“真实动人。”

那不是满分,但我知道,我找到了语文的路。

现在回头看,初中三年,语文没教我怎么拿高分,它教我怎么听懂沉默,怎么理解疼痛,怎么在千篇一律的世界里,认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句诗。

你不需要背下所有古诗,但你得记得,哪一句让你在某个清晨,突然停下脚步。

你不需要会写八百字的议论文,但你得学会,怎么把一句“我饿了”,写成“胃里空得像被风扫过的街道”。

语文不是工具,是镜子。照见你,也照见世界。

你读的每一个字,都在悄悄重塑你的眼睛。

别急着赶路。先停下来,听一听,文字在说什么。

它说:你不是在学语文,你是在学习怎么当一个人。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