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不是技术活,是教学真功夫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12】
微课不是PPT加录音,也不是录完就发的短视频。它是一次对教学问题的精准切口,是把一个真实课堂里的小困惑,讲清楚、讲透彻的全过程。
我见过太多老师把微课当成任务。找模板、套话术、堆图片,五分钟讲完八个知识点。学生看完没印象,老师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想解决什么。真正的微课,从一个问题开始。
比如:学生总把“除以分数”算成“分子分母颠倒再乘”,为什么?不是他们懒,是没理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背后的逻辑。一个微课,不需要讲透分数运算全部,只聚焦这一处错因:学生把“倒数”当成了“交换位置”的机械操作,而不是“乘法逆元”的数学关系。
你可以用一支笔、一张纸、一段话,讲明白这个点。不用特效,不用动画,不用背景音乐。你只需要说:
“我们为什么能用乘法代替除法?
因为 6 ÷ 1/2 = 6 × 2,
是因为 1/2 × 2 = 1,
所以 6 ÷ 1/2 就是问:‘多少个1/2加起来等于6?’
答案是12个。
所以,除以1/2,就是乘以2。”
这就是微课。不炫技,不铺垫,直奔核心。
制作微课的四个步骤,不是流程,是思考的顺序。
第一,选对问题。别选“如何教分数加减法”这种大题。选“为什么孩子总在带分数转假分数时漏掉整数部分?”这种具体到某个学生、某次作业、某类错误的点。越小,越真。越真,越有用。
第二,写脚本。别写“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这种开场。直接说:“你是不是也觉得,分数除法像变魔术?其实不是。它只是换了个方式算。”脚本要像和同事聊天,说人话,说干货。每句话都要有目的,没废话。
第三,录出来。手机就能录。不需要专业设备。把PPT放一边,拿白板、纸、笔,边讲边写。声音清楚就行,画面稳定就行。重点是:你讲的时候,有没有看着问题本身,而不是看着镜头?
第四,发出去。别发到网盘就完事。发在年级群、家长群、教研组里,附一句话:“上周有三个孩子在这道题上卡住了,我录了个三分钟解释,你们看看有没有用。”然后等反馈。有人回复“我孩子看了之后自己改对了”,你就知道,这微课有价值。
微课的价值,不在播放量,而在改变。
一个老师,一个月做三节微课,每节解决一个真实问题,一年就是36个教学痛点被拆解、被回应。
这些不是理论,是教室里真实发生过的卡点。
你不需要懂剪辑,不需要会PS,不需要会录屏软件。
你只需要:
- 看得见学生哪里不会
- 想得清为什么不会
- 说得明怎么解决
这才是微课的内核。
很多老师说:“我没时间。”
可你每天批改作业时,是不是也遇到几个一错再错的孩子?
你是不是也想过:“这孩子怎么老是这样?”
那为什么不花十分钟,录一段解释?
你录的不是课,是你对教学的理解。
你发的不是视频,是你对学生的回应。
有人用微课展示才艺,有人用微课应付检查。
真正用微课的人,是在用它重建教学的逻辑。
你不需要等培训,不需要等领导安排。
今天放学后,你就可以做一节微课:
“为什么孩子总把‘3.14’当成π的准确值?”
“为什么孩子做应用题总乱列式?”
“为什么孩子背了公式还是不会用?”
这些问题,你天天见。
你比任何专家都清楚。
微课不是给名师准备的,是给每天面对真实问题的老师准备的。
它不靠技术取胜,靠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
别追求完美,追求有用。
别追求时长,追求清晰。
别追求播放量,追求改变。
你的一节三分钟微课,可能就是某个孩子数学开窍的那根火柴。
别等别人告诉你怎么做。
你教室里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选题。
现在,关上电脑,拿张纸,写下:
“最近哪个学生,因为哪个小错误,让我多看了两眼?”
然后,录下来。
不需要设备,不需要团队,不需要掌声。
只需要你,和那个问题。
这才是微课的起点。
也是教学真正的起点。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李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 李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类
- 周老师 大学讲师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类
- 王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 付教员 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
- 郑教员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 崔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光学工程
- 蔡教员 北京物资学院 商务英语
- 禹教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
- 李教员 浙江理工大学 纺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