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真正理解“倍”的概念?三个实操步骤,家长也能教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0-23】
孩子学“倍”的时候,常常说:“红花3朵,蓝花6朵,蓝花是红花的2倍。”可你一问“为什么是2倍?”,他就不说话了。这不是孩子笨,是没真正搞懂“一份”是什么。
很多老师教“倍”,直接讲定义:A是B的几倍,就是A里面有几个B。孩子记住了话,但一换情境就懵。真正的理解,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圈”开始。
第一步:用实物圈出“一份”
别急着讲数字。先拿实物:3颗糖果、6颗葡萄、9颗小积木。让孩子把3颗糖果放一起,用圈圈起来。告诉他:“这3颗,就是‘一份’。”再把6颗葡萄两个三个一组,也圈出来。问他:“葡萄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孩子数一数,答:“两个。”这时候,他才真正看到:6是3的2倍,是因为6里头有两个3。
这不是“算出来”的,是“看出来”的。低年级孩子靠直观,不靠抽象。圈一圈,比讲十遍定义都管用。
第二步:变一变,看“一份”怎么变
别只练一道题。换一换:红花2朵,黄花6朵,黄花是红花的几倍?孩子说3倍。对。但这时候,老师把黄花中的3颗圈起来,问:“你圈的是什么?”孩子说:“3颗黄花。”再问:“这3颗和红花有关系吗?”孩子愣住。
这才是关键。倍的关系,取决于“一份”是谁。如果红花是2朵,一份就是2朵。黄花6朵,是3个2朵,所以是3倍。你圈3朵,是错的。因为3朵不是“一份”。
很多孩子错,不是不会算,是没搞清“一份”是谁。练习时,故意设计几道干扰题:
- 红花4朵,黄花8朵,黄花是红花的?
- 红花4朵,黄花12朵,黄花是红花的?
- 红花4朵,黄花6朵,黄花是红花的?
一题,孩子会说“1.5倍”,但二年级还没学小数。这时候不要急着否定,问:“6里面有几个4?”孩子说:“一个4,还剩2。”这时候告诉他:“剩的2不够一个4,所以不能说‘倍’。我们先学整数倍。”
第三步:反过来想,从结果猜条件
一道题,让孩子反过来想:黄花有12朵,它是红花的几倍?红花可能是多少朵?
孩子开始猜:
- 如果红花是3朵,12÷3=4,黄花是红花的4倍。
- 如果红花是4朵,12÷4=3,黄花是红花的3倍。
- 如果红花是6朵,12÷6=2,黄花是红花的2倍。
- 如果红花是12朵,12÷12=1,黄花是红花的1倍。
孩子自己发现:同一个12,因为“一份”不同,倍数就不同。倍,不是黄花的属性,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时候,他才明白:倍,不是“多少”,是“几个几”。
不要只让孩子背“6是3的2倍”,要让他知道:
- 6是3的2倍,因为6=3+3
- 6是2的3倍,因为6=2+2+2
- 6是1的6倍,因为6=1+1+1+1+1+1
加法是基础,乘法是简化,倍是关系。
家长怎么做?
不用买教具,不用报班。晚饭后,桌上放5颗葡萄,3颗苹果,问:“苹果是葡萄的几倍?”孩子答不上来,你就说:“我们把葡萄3颗一组,圈起来,苹果有几个这样的组?”
孩子动手分,分完自己说:“苹果有1组3颗,还剩2颗,不够一组,所以不是整数倍。”
下次,你拿10块饼干,孩子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3块,剩1块。你问:“饼干是每人分到的几倍?”孩子说:“3倍多一点。”你点头:“对,但我们现在只学‘正好是几倍’。”
不要怕孩子答错。怕的是他从不思考。
别用“倍”吓孩子
很多家长一看到“倍”,就联想到“难”“抽象”“高阶”。其实“倍”就是“几个几”。孩子天天在用,只是没被点破。
你问他:“你吃了3块糖,妹妹吃了9块,妹妹是你的几倍?”
他答:“3倍。”
你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9是3个3。”
这就对了。
孩子不需要背公式。他需要的是:
- 看得见的“一份”
- 动手圈的体验
- 变一变的思考
- 说得出的理由
数学不是算出来的,是想明白的。
从今天起,别再问“这题你会不会”,问:“你圈的是哪一份?”
孩子答对了,说明他懂了。
答错了,说明他还没看懂。
那就再拿点东西,再圈一次。
教育,不在讲得多,而在看得清。
搜索教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胡教员 福建医科大学 五年制临床医学
- 刘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
- 姜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金融
- 夏教员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会计学
- zl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凝聚态物理
- 黄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机器人)
- 张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
- 张教员 北京邮电大学 电信工程及管理
- 杨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吴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