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初三英语学习的“活法”:别再死记硬背,试试这七种自然上手的方法

初三英语学习的“活法”:别再死记硬背,试试这七种自然上手的方法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25
初三英语学习的“活法”:别再死记硬背,试试这七种自然上手的方法

在我们班,有那么几个学生,英语成绩总卡在七八十分之间,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聪明,就是总觉得学得吃力,一到考试就慌。我也曾和他们聊过,问他们:“你觉得英语难在哪里?”有人说是单词记不住,有人说是句子读不通,还有人说:“我听懂了,可就是说不出。”这些话让我意识到:问题不在孩子笨,而在于方法没对头。

其实,英语从来不是靠“背”出来的,更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它是一种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就像你说话一样自然。可为什么我们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因为很多人把英语当成一门“科目”来学,而不是当成一种“能力”来练。

今天我想分享的,不是什么高深理论,也不是那些听起来很玄乎的“高效记忆法”。而是我在带初三学生过程中,发现的几条特别“顺手”的路子——它们不复杂,不费钱,也不需要额外资源,只要你愿意换种方式去学,英语真的能变得轻松起来。

1. 每天五分钟,先开口再说

别急着翻书、背单词。每天上课前,哪怕只有五分钟,让学生站在讲台前,用英语聊聊自己昨天干了啥、吃了啥、心情如何。不求语法完美,不求词汇高级,只要能说就行。

我见过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第一次站上去时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只说了句:“I had noodles for breakfast.” 我当场就夸他:“好!‘noodles’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他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从那天起,他开始主动举手,一周后居然能讲一段完整的小故事。

语言的本质是“用”,不是“懂”。你不用它,它就不长在你身上。哪怕你说错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敢开口,愿意试。

2. 听,不是为了听懂,而是为了“感觉”

很多学生一听听力就紧张,怕听不懂,于是拼命抓关键词,结果越听越乱。其实,听力训练的第一步,不该是“理解内容”,而是“感受节奏”。

比如,放一段课文录音,不看文字,只让耳朵去听。注意语调的变化、重音的位置、句子的起伏。你可以闭上眼,想象说话的人是在开心、生气,还是在开玩笑。

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发现:有些句子听起来“舒服”,有些听着“别扭”。这种“语感”一旦建立,以后读文章、写句子都会顺得多。

就像你听一首歌,不一定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但你能听出情绪,也能跟着哼出来。英语也一样,先听“味道”,再懂“意思”。

3. 把课文变成“舞台剧”

课本里的对话,别只是读一遍就算了。试着把它演出来。两个人一组,分配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甚至可以加点夸张的语气。

比如学“What’s wrong with you?” 这个句型,你可以演成一个同学突然摔倒,另一个惊慌地问:“Are you OK? What happened?” 另一个人捂着腿,一脸痛苦地说:“I tripped over my shoe!” 然后全班哄笑,气氛一下就热起来了。

你会发现,当你要表演时,大脑会自动去想“接下来该说什么”,而不是被动等待老师讲解。这种“情境驱动”的学习,比反复抄写十遍都管用。

而且,演完之后,大家还会自发讨论:“刚才那句话用‘What’s the matter?’行不行?”“‘hurt’和‘pain’有什么区别?”——不知不觉,语言点就被掌握了。

4. 别怕重复,但要“变着花样”重复

遗忘是正常的,没人能一次记住所有东西。关键是怎么让记忆“留下来”。

我的办法是:学完新内容,当天晚上复习一次;第二天早上再快速过一遍;第三天用它造个新句子;第五天用它写一小段话。

比如学了“can’t wait to do something”,第二天就可以写:“I can’t wait to go home and watch my favorite show.” 第五天,换成:“She can’t wait to see her best friend after the long break.”

同样的结构,不同的内容,不断“换壳”,但内核不变。这样记,不是死记,而是“活用”。

我还常让学生用旧词造新句。比如刚学了“excited about”,就把以前学过的“school trip”、“birthday party”、“new phone”都拿来搭配。一来巩固旧知识,二来拓展新表达。

5. 学完立刻“复盘”,别等考试才想起

每次课结束前,留三分钟让学生自己说:“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哪句话我最记得?哪个地方我还不明白?”

不要老师讲,也不要统一答案。让他们自由表达。有人会说:“我学会了怎么问时间。”有人会说:“我搞清楚了‘a lot of’和‘lots of’的区别。”还有的说:“我觉得‘go shopping’和‘do some shopping’好像差不多。”

这些话可能不标准,但特别真实。它们是学生自己“消化”后的痕迹。

我从不打断,也不纠正。因为真正的学习,是从“自我觉察”开始的。当你开始关注“我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讲了什么”,你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6. 作业不是任务,是“练习说话”的机会

很多学生做作业是为了交差,写完就扔。但其实,作业是最适合“练口语”的地方。

我常让学生做完阅读题后,用两三句话总结文章大意。比如读完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让他们说:“The article talks about how plastic waste harms sea animals. It suggests using reusable bags instead.”

不需要很长,但必须用自己的话。一开始可能磕巴,但坚持两周,表达能力就会明显提升。

还有,作文别一上来就写完整篇。可以先列提纲,再口头说一遍,最后再落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逻辑更顺,表达更自然。

7. 自学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找朋友一起走”

我从不鼓励学生“一个人闷头学”。自学的关键,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放弃交流。

我建议学生每天花十分钟听录音,但不是“机械跟读”,而是“模仿语气”。比如听一句“I’m so tired today”,要体会说话人是累得不想动,还是有点抱怨,还是在撒娇。

还可以和同学组个“英语角”,每周一次,聊点轻松的话题:最喜欢的电影、最近看的一本书、周末想去的地方。不设门槛,不评分,只求“说得出来”。

有时候,一个学生说错了一个词,另一个马上接:“你是想说‘movie’吗?”——这种互动,比老师纠错更有力量。

想说的是:别怕犯错

我见过太多学生,因为怕说错,干脆不开口。可你知道吗?语言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就像学走路,谁不是摔过跤才学会的?

你今天说了一句“Where is the toilet?”,也许别人笑你发音不准。但没关系,关键是,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英语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次旅行。你不一定要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远。只要每天往前挪一点,积累下来,你会发现:原来我已经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了,也能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了。

别再把英语当成负担。它其实很温柔,只要你愿意靠近它,它就会慢慢回应你。

所以,从明天开始,试试这七件事:

- 每天开口说五分钟;

- 听录音,先感受语调;

- 把课文演出来;

- 用旧词造新句;

- 学完立刻复盘;

- 作业当口语练习;

- 找个伙伴一起学。

不为分数,不为排名,只为有一天,你能自信地说出那句:“I can do it.”

那才是英语真正的意义。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阮教员 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 AN教员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 - 艺术历史
  3. 姚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教育师范
  4. 刘教员 北京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5. 向教员 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础日语
  6. 刘教员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
  7. 刘教员 铜陵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孙教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9. 邵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精算
  10. 宋教员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