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以“情”为桥,以“悟”为舟——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唤醒与想象构建

以“情”为桥,以“悟”为舟——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唤醒与想象构建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9-04
以“情”为桥,以“悟”为舟——古诗教学中的情感唤醒与想象构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常常被视为一块“硬骨头”。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远,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并不轻松。然而,正是这种凝练与深远,才使得古诗成为培养学生语感、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的绝佳载体。

《古诗两首》作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在于通过送别诗的体裁,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模式,转而采用对比阅读和情境想象的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画面中理解诗意。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降低了古诗的理解难度,也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

一、从诗题入手,搭建理解的桥梁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窗口”,那就是诗题。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

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诗歌的主旨,也为后续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通过提问“你们有没有和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能够迅速将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初步的情感共鸣。

二、诵读为先,层层递进

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但诵读不是简单的“读一遍”,而是一个有层次、有目标的过程。我将诵读分为四个阶段:

1.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这是诵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通过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为后续理解奠定基础。

2. 再读:读出节奏,感受韵律

古诗讲究平仄和押韵,读出节奏感,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诗歌形式美的感知,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背诵。

3. 三读:想象画面,还原情境

这是我教学的重点环节。我鼓励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例如,在学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你站在江边,看着朋友的船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只听见江水哗哗地流淌。这样的画面感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4. 四读:对比品读,深化理解

在学生对每首诗都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找出两首诗在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深化对送别诗主题的认识。

三、情感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在第四环节中,我特别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对比阅读:

- 同中求异:两首诗都写送别,但表达的情感却略有不同。一首可能更侧重于离别的不舍,另一首则可能更强调友情的坚定。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更细致地体会诗人情感的微妙变化。

- 异中求同:虽然两首诗描写的景物不同,但都蕴含着同样的情感。比如,一首用“孤帆”表达孤独,另一首用“柳枝”寄托思念。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景物只是情感的载体,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份真挚的情谊。

这种对比阅读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对古诗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温度的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陷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这节课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课堂上,我尝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虽然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课堂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变化让我感受到:当学生被尊重、被倾听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被真正激发出来。

当然,这堂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时,依然存在“牵着走”的倾向;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也有待加强。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效。

五、教学反思:磨课千遍,方得始终

课后我反复思考:一节好课,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不应该是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应该是学生学得有多投入。真正的好课,应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这节课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古诗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情感的唤醒与美的熏陶。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古诗“教给”学生,而是带他们走进古诗的世界,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在想象中体会情感之真。

六、教学建议:让古诗走进孩子的生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几点思考与建议:

1. 注重情感体验,弱化知识灌输

古诗教学应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想象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诗意。

2. 鼓励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表达

每个孩子对诗歌的理解都可能不同,我们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强求统一答案。

3. 加强诵读训练,提升语感与记忆力

诵读是学习古诗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诵读形式,如配乐朗读、角色扮演朗读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4. 拓展延伸,链接生活经验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简单的送别小诗或写一段送别场景的描写,将古诗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教师与学生。在这座桥上,我们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情感,传递对美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们以“情”为桥,以“悟”为舟,带领孩子们走进古诗的世界,在吟诵中感受诗意,在想象中体会真情。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