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课堂:从“桌上拔河”到妙笔生花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8-16】
"老师,这节课真的要玩拔河吗?"当我把"桌上拔河"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夜空中的星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桌子这么小怎么拔河?""是不是要用吸管吹尺子?
"这个源自福建省闽清县实验小学的创意写作课,用一把70厘米的木尺和几块巧克力,让整个教室变成了充满欢笑的写作游乐场。
1. 破冰利器:用游戏打开话匣子
传统写作课总让学生抓耳挠腮,而这场"桌上拔河"比赛却让孩子们自动切换成"话痨模式"。当我把比赛规则投影在屏幕上时,前排的小胖子立刻举手:"老师,要是尺子滑到桌子边缘算不算输?"后排的女生则小声嘀咕:"我中指特别有力气,说不定能当冠军呢!"这种主动发问的状态,正是写作最需要的思维火花。
教育心理学启示: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0-12岁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感性认知更容易转化为文字表达。就像数学课先摆弄小木棍再学加减法,写作也需要具象化的"抓手"。
2. 观察力训练:藏在细节里的写作密码
当第一组选手走上讲台时,我举起摄像机提醒:"注意看小明的食指关节,他夹尺子时特别用力,指节都发白了。"这个细节后来成为某篇佳作的点睛之笔:"小明像钳子般死死夹住尺子,指节泛着青白,仿佛要把木头捏出汁来。"这正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要求的生动实践。
写作技巧点拨:建议家长准备"观察三件套"——放大镜(观察细节)、录音笔(记录声音)、素描本(速写场景)。比如观察蚂蚁搬家时,可以引导孩子:"你看那只工蚁的触角在抖动,它可能在和同伴说'这边石头重,快来帮忙'。"
二、赛场即考场:在欢笑中学会写作
1. 动态描写:让文字"动"起来
决赛阶段的冠军争夺战堪称写作教学典范。当红队选手小杰突然发力时,台下的惊呼声此起彼伏:"他的手臂青筋暴起!""尺子在颤抖!"这些现场反应被孩子们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小杰突然低吼一声,整条胳膊像弹簧般绷紧,尺子发出'咯吱'的呻吟,仿佛下一秒就要断裂。"
写作锦囊:描写动作时试试"慢镜头分解法"。比如写投篮动作,可以分解为:屈膝(蓄力)→起跳(腾空)→出手(抛物线)→入网(刷网声)。就像电影导演拍摄动作戏,把瞬间动作拆解成连续画面。
2. 心理描写:打开人物内心世界的钥匙
当蓝队选手小雨在决赛中落后时,我特意采访她:"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她红着眼圈说:"我听见观众席有同学喊'小雨加油',突然觉得不能放弃。"这个真实片段被转化为作文中的经典心理描写:"观众的呐喊像电流穿过身体,我咬紧牙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绝对不能输!"
写作进阶技巧:心理描写要避免"我想"的直白表述。可以试试:
- 环境衬托法:狂风卷起试卷,仿佛在嘲笑我的失败
- 动作暗示法: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指甲盖泛着青白
- 幻觉描写法:耳边突然响起妈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
3. 观众视角:让作文立体丰满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有的踮着脚尖,有的攥紧拳头,前排的小美甚至把脸贴在课桌上。"这段生动的观众描写,正是赛前指导的成果。我特意提醒孩子们:"观察时像摄影师那样找角度,有的拍全景,有的抓特写。"
多维度观察法:
- 特写镜头:小明涨红的脸,鼻尖沁出的汗珠
- 广角镜头:整个教室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浪
- 声音特写:尺子摩擦桌面的"沙沙"声,裁判的哨音
- 气味捕捉:混合着巧克力香气的紧张空气
三、从赛场到稿纸:写作思维的三级跳
1. 素材筛选:像整理相册那样选镜头
回放比赛录像时,我教孩子们用"三色笔法"筛选素材:
- 红色:最精彩的瞬间(冠军争夺战)
- 黄色:有趣的细节(选手咬嘴唇的小动作)
- 绿色:感人的场景(观众互相打气的画面)
就像整理旅行照片,先选出最值得分享的9张,写作时重点描写这些"高光时刻"。
2. 结构搭建:用"汉堡包写作法"组织文章
"开头(面包)交代规则,中间(肉饼)详写比赛,结尾(面包)谈感受。"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特别提醒他们注意"过渡句"的运用,比如:"首场比赛在欢呼声中落幕,但更激烈的较量还在后面……"就像汉堡包里的酱料,让各部分自然衔接。
实用模板:
```
开头: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玩个特别的拔河比赛)
中间:
- 赛前准备(分组、选队长)
- 首场比赛(重点描写1-2个选手)
- 决赛时刻(突出心理变化)
升华主题(这个游戏让我明白……)
```
3. 润色技巧:让文字"活"起来的魔法
- 动词点睛:把"拉尺子"改成"撕扯尺子","走上前"改成"蹦上讲台"
- 比喻增色:"观众席像煮沸的开水""尺子像倔强的小蛇"
- 拟声词助力:"啪嗒"(尺子落地声)、"呼哧"(喘气声)
- 五感描写:除了视觉,加入"巧克力香甜的气息""手指触到木尺的温热"
四、家庭写作实验室:把生活变成素材库
1. 日常观察训练:随身携带"写作放大镜"
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观察日记本",记录:
- 晨起时阳光在窗帘上的舞步
- 妈妈做饭时锅铲碰撞的节奏
- 放学路上梧桐叶飘落的轨迹
就像法国作家福楼拜教莫泊桑观察马车,真正的写作高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2. 亲子写作游戏:让写作充满欢笑
- 词语接龙造句:家长说"阳光",孩子接"阳光像金线",再接"金线穿过窗帘"
- 故事接龙:每人说一句,共同编织奇幻故事
- 声音日记:录制清晨鸟鸣、雨打窗棂的声音,根据声音创作
3. 写作素材银行:建立个性化素材库
教孩子用分类法整理素材:
- 人物画廊:同桌的招牌动作、老师的口头禅
- 场景图鉴:菜市场的喧闹、图书馆的静谧
- 物品特写:老怀表的滴答声、陶罐的裂纹
就像作家收集邮票,日常积累会让写作时信手拈来。
五、教育者的思考:让写作回归本真
这堂"桌上拔河"写作课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打破了三个传统:
1. 打破"写什么"的束缚:用游戏提供鲜活素材
2. 打破"怎么写"的焦虑:通过观察获得写作自信
3. 打破"为谁写"的功利:让写作成为表达自我的快乐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在于使儿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产生兴趣。"当孩子们为了一场比赛欢呼雀跃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作文本上的A+,更是终身受用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下次当孩子为写作发愁时,不妨试试这个魔法配方:1把游戏+2勺观察+3滴想象,小火慢炖,就能熬出鲜活的文字佳肴。毕竟,最好的写作课不在课本里,而在充满欢笑的生活现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陈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工商管理类
- 邹教员 湖南文理学院 物流管理
- 郭教员 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 刘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马教员 青海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全科)
- 孙教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子信息
- 李教员 北京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 高教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英语
- 商教员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
- 王教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