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同步练习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5-15】
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起点,扎实的基础不仅能使学习更加轻松,还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准则,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同步练习题目。希望通过这些练习,你的学习成绩能够突飞猛进。
【要点提示】
1. 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在处理问题时,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避免偏激和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能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2. 为什么要相互支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独立存在,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当你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帮助可以让你更快地走出困境;
当你取得成功时,家人的鼓励可以让你更加自信。
3. 如何做到人与人相互支持: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首先需要学会和善待人,懂得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其次,要真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希望别人生活得更好。最后,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助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例如,当看到同学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主动提供帮助;
当看到老人提重物时,主动上前帮忙。
【自主学习】
# 第1课时
##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学期发新书时,小杨发现他的书内页有一小块破损,他本来想递到后面给别人,但他马上想到,别人也一定不想要这本书,于是他就自己拿了。他的做法是( )
- A、乐于助人
-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C、知恩图报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D
解析: 小杨的做法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他意识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别人也不一定会想要,因此选择了自己留下这本书,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
2. 下列做法中,体现换位思考方法的有( )
- A、当别人不理解我时,就算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B、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时,我不理睬父母,照样看
- C、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我是她的话,我也会生气。
- D、当父母要求我认真学习时,我听不进去
答案:C
解析: 换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选项C中,面对某种情况,假设自己是对方,也能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是典型的换位思考。
3.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人,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 )
- A、要严格要求他人
- B、要宽容他人的过失
- C、要平等待人
- D、要诚实守信
答案:B
解析: 这句话强调了宽容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如果总是不肯原谅别人,最终也会失去被别人原谅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
4. 一味地拒绝他人的帮助是( )
- A、自立自强的表现
- B、自信的表现
- C、对他人的不尊重
- D、无可非议的
答案:C
解析: 一味地拒绝他人的帮助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误解,也是对他人善意的不尊重。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他人的帮助,是一种谦虚和感恩的表现。
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交往娱乐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 B、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 C、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 D、在必要时也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答案:B
解析: 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做法虽然可以保持个人的清高,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6.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是因为( )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②学会助人、乐于助人就能共同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 ③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 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社会生活的美德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以上四个选项都正确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会相互支持和帮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他人密切相关,相互帮助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 二、简答题:
7. 有些同学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并以此来取笑他人。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就有可能使他产生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作弄别人的人也如此。请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角度对起外号的现象进行评析。
答案: 起外号并取笑他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因此,我们不应该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起外号不仅会给被取笑的同学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影响班级的团结和氛围。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 三、判断说明题:
8. 有人认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乐于助人,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实需要我们乐于助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双向的。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但同样重要的是,在需要帮助时也要勇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这不仅体现了谦虚和感恩,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助人的同时,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
通过以上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