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请不要给孩子下命令

请不要给孩子下命令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5-03
请不要给孩子下命令

亲子沟通 请不要给孩子下命令

每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父母都心急火燎地问着:“你吃了什么?”“你受欺负了吗?”“你学了什么?”父母希望通过这些问题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然而,孩子们却感到反感,要么回答“不知道”“忘记了”,要么干脆拒绝回答。这让我们认识到,大多数父母根本不懂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想起了薇薇的外婆邱女士,她是一个与孙女沟通困难的典型。一天晚上,外婆正在看电视,薇薇从书房出来,很想看少儿频道的《福尔摩斯和他的小分队》。然而,邱女士还在担心孙女晚饭时没有喝完的那碗粥,于是她说:“要看也行,但必须把你剩的那碗粥喝掉。”薇薇听后非常生气,哭着说:“你又和我讲条件,人家又不饿,为什么非要喝粥呀?”邱女士也加大嗓门说道:“不管你饿不饿,反正你不把粥喝完,就别想看电视。”薇薇气得跑回了书房,外婆也没有妥协。

其实,邱女士的本意是好的,她只是想让孩子吃完正餐,因为多吃才能健康长个。然而,她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饭量,薇薇不想喝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在饭前已经喝了牛奶和吃了一些点心,晚饭时自然会吃得少一些。

邱女士总是给薇薇下命令,不穿外套就不准出去玩,不整理书本就不能玩,甚至不吃早点就不准上学。这样的“命令”充满了威胁,对于孩子来说,这无疑会伤害她的自尊心。为了保护自尊,孩子可能会选择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接受父母的命令。

我曾经有一次,儿子在邻居家玩得很high,不愿回家,我总是先找到他,轻轻地抚摸他的头,说:“天晚了,再玩一分钟就回家,好吗?”孩子在我给予他时间的情况下,会心领神会地停下来,而不是固执己见。

事实上,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但是我们达成了口头约定,幼稚的自尊心和天生的守约感使他遵守约定。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与孩子达成默契。请给孩子一分钟的时间,让他在维护自尊的同时得到心理的满足。

我们都希望成为好父母,然而,孩子常常让我们感到无法“心领神会”。特别是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原本是关心孩子,想与孩子分享心事,但孩子却对此不感兴趣……如何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成为了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分享工作和感受

其实,亲子沟通并不难,我建议家长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和感受。与孩子相处时,除了给他讲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讲自己白天的工作。有些家长抱怨说,他们想知道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但是追着问孩子,他们却不太愿意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分享自己一天的工作经历,慢慢地孩子也会试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当然,这需要时间培养,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打压孩子刚获得的倾诉愿望。通过分享工作经历,我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同职业的特点,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职业取向。也许孩子并不真正懂得我们说的内容,但重要的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在建立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要知道孩子对我们的一天充满好奇,当爸爸妈妈分享后,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对事情的看法,孩子自然会更容易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和看法。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不好的事情或消息时,往往选择对孩子隐瞒,因为觉得孩子小,无法理解,也担心孩子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然而,孩子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对孩子隐瞒,孩子会觉得我们不够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有权利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所有的事情,他们会有一种主人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当我们与孩子分享我们的世界时,孩子也会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世界。

简单具体的语言和自然的身体语言

在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简单具体,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我们要使用短句子,并且要重复几遍,直到孩子理解为止。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起伏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要讲现在的事情,这样孩子才能感兴趣参与交流。不要问孩子一些空洞的问题,比如“今天如何?”“学校怎么样?”这会让孩子不知如何回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来引出话题,孩子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书籍是一个好选择。

我们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言的配合。在与孩子交谈时,我们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孩子,关注孩子的表情和行为,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当孩子讲话时,我们可以眼神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稍微前倾等小动作,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当然,我们不要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与他们交谈。

另外,即便再生气,我们也要用温和的语气陈述事实,把情绪放在一边。比如当我们看到孩子打翻番茄酱弄得满桌子都是时,最好不要责备孩子这个行为的“不好”,而是强调好的一面:“哦,宝贝自己抹番茄酱了,真能干!下次我们会抹得更好,不会把番茄酱弄到桌子上。”我们要用温柔、建议的语气,而不是指责的语气。这样的沟通气氛更好,孩子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心事。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