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特别的爱发脾气,父母们应该怎么办呢?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4-12】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大人没能读懂孩子
孩子发脾气的最常见原因在于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意愿,而孩子尚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用哭叫、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
大人摆家长架子
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概念,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教,在孩子看来就是大人不尊重他们,孩子是不高兴的。经常说教的家长必然让孩子脾气大。
大人不以孩子为重
孩子也不喜欢大人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讨厌大人反复追问“这是什么”之类没有创意的问题。正确的语言应当有启发性,有创意,有教育意义。
孩子身体状况不佳
孩子肚子饿了或者病了,他们不会说我肚子饿了或者我不舒服了,却往往表现为烦躁哭闹发脾气。
孩子疲劳
比如看电视过久,孩子的肌体会变得过度松弛慵懒,这时候家长让孩子做事就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懒散的孩子往往什么也不想做,让他们做事几乎等于鸡蛋碰石头,孩子是不会听商量的。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多与孩子沟通
一岁前,多跟孩子笑说儿语,听幼儿咿咿呀呀跟你“回话”,一旦幼儿会说话,他们就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觉,而不用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挫折感。
建立家长权威
早期教育,两岁左右使用一次硬性爱(Time Out)来建立家长权威。以便与绵绵不断的软性爱取得平衡。
与孩子一起玩耍
将自己降低到和孩子一样的水平,看着孩子的眼睛,伏下身子说话,跟孩子一起玩儿,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让孩子快乐。
互相吹捧
在与孩子单独相处时,妈妈夸爸爸,爸爸夸妈妈,给孩子树立善于倾听的好样板,让孩子有练习沟通的机会。
注意语言和情绪
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以耐心愉悦的样板。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傍晚是亲子团聚的时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时刻,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的小脸发灰、眼睛不亮,那就说明他累了。有精力的孩子不发脾气。
避免以下行为
让孩子做不适合年龄段的事
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让他们做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事情。
与其他孩子比较
不要拿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速度。
缺乏关注和陪伴
多拥抱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言而无信
对孩子要求前后不一,让孩子无所适从,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父母吵架
父母当孩子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逼迫孩子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饭、睡觉,给孩子造成压力。
不一致的育儿态度
爸妈育儿态度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不负责任地应付孩子
父母要对孩子负责任,不能随意应付孩子的需求和问题。通过以上的方法和避免不良行为,爸爸妈妈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减少发脾气的次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