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干货分享:中考阅卷是这样评分的!
家教首页>北京家教 >心理教育

干货分享:中考阅卷是这样评分的!

更新时间:2025-08-30

     中考阅读在语文试题中占据的重要的分量,而每年的中考老师判卷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而他们的评分标准也是不同的。

阅卷现象1

      批改一道题有时只用数十秒,近几年参加中考阅卷的老师透露,一位老师一天平均要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批其中一题),批一道题的时间只有几十秒到一分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据说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的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批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比如,有些计算题,十来秒就批改完。

有些同学答物理大题时,都是一写一大片,所以每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定要标上①、②等,尤其力学大题中,求出G动后,电学大题,求出电阻连比后R1:R2:R3后,都要注意标号。标准答案上也这样印的,我们要写的尽可能与标答一致,最好的书写形式就是往年标答的形式!为的是,方便阅卷老师找到答案。

所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答卷,而是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写。

对策:面对如此批卷速度,考生在答卷时就要有技巧,首先,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清楚。如果书写模糊,涂改很多,难以辨认,都是不能给分的。其次,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人和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其的长期印象。

或许并不非常客观,但这是人性的一部分,阅卷也如此。

阅卷现象2

     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中考批卷,由于时间很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

据说,有些老师批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例如有的老师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卷,对于阅卷老师来说,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尽快判完,才是第一利益诉求点,这是符合人性的!因此,详细按照每年考试院出的标准答来答题,要将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写的与标准答一致,因此要注意无数的细节。

不管自己字体写的好与不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楚、清晰,站在阅卷人的角度,来答题。字体,不一定写的多漂亮,但一定得整齐!

对策: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中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批卷过程中,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阅卷现象3

     "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中考每小题的答案都会按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采分点答题才给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对策: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阅卷现象4

     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阅卷现象5

     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每天要批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对策:答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有些考生害怕答题不能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人员阅题速度,给寻找关键词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阅卷现象6

     “重视用语规范”是中考试卷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对标准答案里关键词的近义词替换有明确的要求,符合就得分,不符合则失分,毫不含糊。

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必然。失分的原因绝不是阅卷人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则、近于机械的扫描造成。

对策:平常学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在中考中无谓失分。

相关文章
  1. 家长经验分享: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2. 经验分享:家长如何确定孩子的“兴趣”及“爱好”
  3. 北京四中家长分享:健康的家庭模式更成就孩子
  4.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和分享
  5. 家长必读:孩子不分享=自私?
  6. 北京家教分享:家长该不该让孩子学习特长?
最新文章
  1. 六年级语文学习总结
  2. 三年级语文辅导总结篇
  3. 干货分享:中考阅卷是这样评分的!
  4. 高考备考|让学习更加高效的时间分配法则
  5. 语文学习计划:从兴趣出发,让文字成为你的表达工具
  6. 寒假成长指南:让学习与生活平衡的高效计划
  7. 初三语文:增强记忆的6个学习方法
  8.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全攻略:从零基础到掌握图像规律
  9. 基础薄弱的初三学生还有救吗?这些建议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
  10. 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美术 北大 清华 中国人大 北京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