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别怕孩子犯错,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别怕孩子犯错,那是他早晚要走的路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7-05-31

如果孩子注定要犯错,除了生气和指责,你还能做什么?


1

有一次,我两岁多的小女儿,因为一件事情我无法满足她,非常失望,然后在那里痛哭,喊叫发脾气,不依不饶,无论我怎么安慰她陪伴她,她都无法停止,爸爸已经愤恼地离开这个房间。
 
于是,我陪着她,我观察着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清明。女儿用尽全身的力气痛哭,哭声撕裂了夜空。她抱着我的腿,嘴里不断喃喃地念着她没得到的东西,满脸都是眼泪和鼻涕,并且拒绝我给她擦拭。
 
我看着她小小的脸庞,涨红的脸,被悲伤和愤怒完全淹没,我内心突然充满了慈悲。 我知道这对两岁多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她此刻并没有太多的智慧,来选择不同的情绪来面对这件事。
 
她还无法理解什么是“商店关门了”,她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渴望无法被满足的失望和伤心,这份伤痛对她来说很真实,而这就是她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这是人们从蒙昧到清明,从本能到智慧,从弱小到强大的必经之路。
 
无论对孩子或是成人都是如此,从失去一颗棒棒糖,到好朋友的离开,错过喜欢的学校,失去一个爱的人,或者损失一笔金钱……

 

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无法承受或者无法失去的东西,我们以为比天还大的灾难,终究有一天我们会从中成长,以更有力量和智慧的状态选择微笑的去接受它,并从这些经历中总拿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体验都是极其个人化的,旁人无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而此刻,作为妈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中正和稳定,然后去陪着她。
 
我抱起她小小的身体,她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甚至因为愤怒还拉扯我的衣服。我把她的头捧在怀里,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安静地抚摸着她的后背,慢慢地,女儿在我怀里安静下来。
 
我知道,在她成长过程中我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在机缘俱足时,她面对丧失时不带评判地陪伴她受伤的心,在她收获成就时敞开心分享她的喜悦。

因为并不是每一次她心碎的时候我都会在,也不是每次喜悦我都有机会可以陪她分享。
 
经验是无法传承的,只有自己来体验。
 
2

当父母的力量不够时,就无法承载孩子的选择可能出错,他们内在太虚弱所以极其焦虑不安。

任何一个不确定的感觉都有可能引发出内在的焦虑,为了逃离这种焦虑感,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方式来控制。

1.过度干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让孩子面对这些困难是非常有必要,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例如幼儿学吃饭,穿衣服,对他们来说,这些事真的很困难,他们可能要笨手笨脚折腾好久,会把饭菜弄到衣服上桌上全都是,或者因为扣不上扣子而急的大哭,这种状况的发生都容易引发内在无力的养育者的焦虑感。
 
他们会为了避免经历这些内心的动荡而阻止孩子的尝试,直接自己代劳,包括爬行的孩子正在努力爬行,试图拿到向两米之外的一个小玩具,而旁边的成年人看到直接“帮忙”,把那个玩具拿过来递给孩子这些行为都是过度干预。
 
事实上,这种不请自来的帮助对孩子是一种打扰,甚至说是伤害也不为过。

 

他们会没有机会在合适的时候面对困难,并体验到面对困难的挫败、恼怒、泄气、烦躁等情绪。如果他们在幼小的时候没有练习面对,大一点之后会以更大的强度爆发这些情绪。
 
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早晨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起床穿衣服不要迟到,盯着孩子做作业,也是过度干预。
 
父母们完全没有意识到,选择要不要赖床十分钟,还是先看动画片或先写作业……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TA每做一次选择都会体验到这种选择相应会带来的后果。

可能会迟到,可能路上会很慌张,或者做到很困了作业还是做不完,孩子都会从这些选择中体验到内在的感受,不断地自我观察,并在下一次优化自己的选择。
 
但是,如果父母从孩子很小就不断介入孩子的选择,那么孩子就会丧失自我观察和反思的能力,外部控制和指责的力量越大。

孩子所有的力量都会用来保护自己,进而启动防御模式来对抗养育者,而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关注事情本身了,那么,自然就丧失了自己从中学习的机会。

 

2.过度严厉

这类父母碰到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最喜欢用的归因模式就是——“溺爱”。
 
而他们所认知的溺爱,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过度干预的教养模式,是一种不顾孩子内在真实需要,一股脑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到孩子的生活中。
 
所以,这类严厉的父母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溺爱”的情况下,为了对抗溺爱所带来的后果,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非常相信,孩子要变得坚强必须要经历挫折。在某种层面上,这种认知也并不是完全错误,但是区别就在于挫败感、失落感、无力感……这些负面的感受不该是由父母人为创造出来的。
 
比如为了让孩子学会等待和自律,在TA要求某样东西时,刻意地延迟满足或不满足,让孩子绝望地哭得歇斯底里。
 
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战手足无措时,告诉孩子一堆看上去无比正确的道理,并施加压力期待对方能立刻做到、坚持下去;

你不能这么没用;
你要坚强;你不要怕他;
你要好好说,不要一直哭;
早知道这样你之前干嘛去了;
让你听我的不听,你看吧;
……

并期待以这样的严格要求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人。
 
这样是没用的!
 
孩子能够成功的走过挫折,是因为在他们受伤无助时有父母坚实温暖的拥抱,在支持和陪伴他们。

父母不带评判和焦虑的,稳定而接纳的支持可以启动孩子内在力量,让孩子可以去面对困难,并且久而久之,这种稳定而接纳的力量会逐渐被孩子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格背景。
 
但很多父母给的是评判和焦虑,所以没有任何悬念的,他们的孩子自然是把评判和焦虑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3

孩子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如何在生命中做各种各样的选择。
 
可是,我如何能教会别人做选择这件事呢?答案就是不用教,让他们多去做就好了。
 
因为一旦我开始告诉她们选择的答案,或者直接帮她做选择,我就不是在给予孩子学习选择的能力,而是在剥夺她们学习选择的能力。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做了一些选择,但结果她自己并不满意的情况下,不带评判地陪伴她。而不是趁这个机会,利用她的脆弱来彰显自己的正确,告诉她:你当初没有听我的建议是多么愚蠢。
 
这样,我不仅失去了支持她的机会,也失去了她的信任。
 
如果我这么做,她除了学习到,“犯错之后千万不要告诉我妈”之外,什么也学不到。

而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也不是所有父母想要的。
 
如果明明知道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好结果,还是忍不住想批评教育一番,那是因为自己在当下失去了中心,内在的焦虑和无力被勾出来了,那就趁这个机会好好面对自己的功课。
 
天下间,再也没有比养孩子这件事,更有机会看清自己的了。
 
当你学会了对孩子不够完美的选择有更多的接纳,自然也就能接纳自己很多个时刻不够完美的选择了。本质上来说,在这个生命的学校里,父母和孩子是校友关系。
 
父母和孩子,不就应该是这样彼此犯错再彼此原谅,相互陪伴着成长吗?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
-更多-

最新教员

  1. 王教员 西安欧亚学院 软件工程
  2. 徐老师 尚无职称等级
  3. 杨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中文教育
  4. 王教员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中文教育 地理
  5. 王教员 黑龙江工商学院 车辆工程
  6. 陈教员 广东药科大学 预防医学
  7. 陈教员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8. 于教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护理学
  9. 史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10. 白教员 北京城市学院 艺术设计
推荐科目: 篮球老师 书法老师 舞蹈老师 体育老师 围棋老师 俄语老师 游泳老师 语文老师 英语老师 物理老师 化学老师 生物老师 架子鼓老师 数学老师 雅思老师 托福老师 羽毛球老师 日语老师 钢琴老师 美术老师 小提琴老师 古筝老师 小学老师 初中老师 高中老师 高考老师 编程老师 作文老师 陪读老师
相关城市: 家教 上海家教 武汉家教 南京家教 深圳家教 广州家教 天津家教 西安家教 成都家教 杭州家教 赤峰家教 攀枝花家教 辽源家教 揭阳家教 盐城家教 宿州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