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北京家教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该怎么办?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11-27
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该怎么办?

这几天,北京的期中考试陆续考试完毕,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得好的,自然皆大欢喜。对于那些考的不好,孩子成绩下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盲目指责或放任不管都可能加重问题,关键是通过“观察-沟通-解决”的步骤,找到问题根源并针对性解决。

一、稳定情绪,避免“焦虑传染”

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焦虑(“是不是孩子不努力?”“以后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但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导致他们更紧张、抗拒沟通。

正确做法:

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告诉自己“成绩波动是正常现象,一次下降不代表永远”,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焦虑或愤怒。

传递积极信号:对孩子说“妈妈/爸爸看到你这次成绩有点波动,但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好吗?”(用“我们”代替“你”,减少对立感)。

错误示范:

“你怎么又考这么差?是不是天天玩手机?”(指责会让孩子关闭沟通渠道)

“我们花这么多钱补课,你就考这点分?”(用金钱绑架会让孩子产生愧疚感)

二、观察细节,定位“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

成绩下降可能是单科问题,也可能是整体状态下滑;可能是知识漏洞,也可能是情绪或习惯问题。家长需要通过观察和沟通,找到具体原因。

1. 观察“成绩波动模式”

单科下降:是某一科(如数学)突然下滑,还是所有科目都下降?

单科下降:可能是知识点断层(如函数没学透)、老师教学风格不适应,或对科目失去兴趣。

全部下降:可能是学习状态整体下滑(如熬夜、注意力分散)、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或家庭环境变化(如父母吵架、搬家)。

长期下滑 vs 短期波动:

长期下滑(如连续3次考试下降):可能是学习方法错误、基础薄弱,或对学习失去信心。

短期波动(如一次考试下降):可能是考试状态不佳(如生病、紧张)、题目难度突变,或临时事件干扰(如和同学吵架)。

2. 观察“日常学习行为”

作业情况:是拖拉、错误率高,还是敷衍了事?

拖拉:可能是时间管理差,或对作业有抵触情绪。

错误率高:可能是知识点没掌握,或粗心大意。

课堂表现:通过老师或同学了解,孩子上课是否走神、睡觉,或与同学交头接耳?

生活习惯:是否熬夜玩手机、作息不规律?是否突然沉迷游戏或社交?

3. 观察“情绪状态”

孩子是否变得沉默、易怒,或拒绝谈论学习?

是否抱怨“学不会”“不想上学”?

是否有身体信号(如头痛、胃痛,可能是压力导致的躯体化症状)?

案例:

一个初二男孩数学从85分降到70分,家长观察发现:

他最近总熬夜刷短视频,早上起不来;

作业错误集中在“几何辅助线”题型;

提到数学时总说“老师讲得太快,听不懂”。

结论: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作息混乱导致课堂效率低”+“几何辅助线知识点断层”。

三、与孩子深度沟通,倾听“真实想法”

很多孩子成绩下降时,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隐瞒真实原因(如“没复习”可能是“和同学闹矛盾心情差”)。家长需要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让孩子愿意说出心里话。

1. 选择“非学习场景”沟通

避免在饭桌或写作业时质问,可以选择散步、开车送孩子上学等轻松场景,用“闲聊”的方式引导。

话术示例:

“最近妈妈发现你数学成绩有点下降,你觉得自己最近学习状态怎么样?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用“你觉得自己”代替“你为什么”,减少压迫感)

2. 倾听“情绪背后的需求”

孩子可能不会直接说“我学不会”,而是用“数学没意思”“老师太凶”表达。家长需要透过情绪,找到深层需求。

案例:

孩子说:“数学老师总批评我,我不想上他的课。”

深层需求:可能是“我需要被认可”,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我”。

家长回应:

“被老师批评确实很难受,你愿意和妈妈说说老师具体怎么批评你的吗?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先共情,再引导解决问题)

3. 避免“说教式沟通”

不要一上来就讲“你要努力”“别玩手机”,而是先认可孩子的感受,再引导行动。

错误示范:

“你就是玩手机玩的,以后把手机交给我!”(孩子会觉得“父母不信任我”)

正确示范:

“妈妈知道你最近可能累了,但手机确实会影响学习。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个时间,每天玩30分钟,其他时间专心学习?”(用“商量”代替“命令”)

四、针对性解决,制定“可执行的改进计划”

找到原因后,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避免“空喊口号”。

1. 如果是“知识漏洞”

补基础:和老师沟通,重点补薄弱知识点(如数学的“函数”模块)。

多练习:针对薄弱题型,每天做5-10道题,直到熟练。

用错题本:记录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如“计算错误”“概念混淆”),每周复盘。

2. 如果是“学习方法错误”

调整学习策略:比如从“死记硬背”改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或从“盲目刷题”改为“一题多解”。

请教老师/同学:让孩子向学霸或老师请教高效的学习方法。

3. 如果是“情绪或习惯问题”

调整作息:和孩子约定“23点前睡觉”,手机放在客厅充电。

缓解压力:带孩子运动、听音乐,或每周留出半天“放松时间”。

重建信心:从孩子擅长的科目或题型入手,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如“今天数学作业全对,进步很大!”)。

4. 如果是“外部干扰”(如同学关系、家庭变故)

解决人际问题:和老师沟通,或教孩子如何处理矛盾(如“主动道歉”“减少接触”)。

提供情感支持:如果家庭有变故(如父母吵架),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一起来面对”。

五、持续跟进,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改进计划需要坚持,家长可以通过“每周复盘”“小目标奖励”等方式,帮助孩子保持动力。

1. 每周复盘

和孩子一起回顾本周的学习情况,比如:

“这周数学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吗?”

“错题本上的题,现在会做了吗?”

“作息有没有按时执行?”

2. 小目标奖励

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如“本周数学作业全对3次”),达成后给予小奖励(如“周末多玩1小时游戏”)。

3. 及时调整计划

如果计划执行1个月后没有效果,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如“方法不适合”“时间不够”),调整策略。

敲黑板强调重点:家长的核心角色是“支持者”而非“监督者”

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最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帮孩子找到问题,并支持他们自己解决”。通过观察、沟通、行动三步走,既能避免亲子冲突,又能真正帮助孩子提升成绩。

关键提醒:

成绩下降≠孩子不努力,可能是方法、情绪或环境的问题;

指责和比较(如“别人考得比你好”)只会让孩子更抗拒学习;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状态——你越冷静,孩子越能理性面对问题。

延伸阅读
搜索教员